高质量发展是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
“连续两届履职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第六次参加全国两会,每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食品安全,一年比一年要求具体,一年比一年监管严格,一年比一年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更高,说明党和国家对事关百姓幸福生活的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把两会的强音传递给本报记者。
“今年又有了新变化,总理提出高质量发展也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性变化,也是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总理讲要在食品药品的监管上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对每一个产品可追溯,是抓住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牛鼻子’。”
“每一年,我也围绕食品安全提出议案和建议,如从源头管控食品安全、从标准上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理顺监管体制治理食品药品安全以及白酒行业如何走向国际化等。我的议案和建议,每一件都得到全国人大和相关部门的回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看到了国家对确保十三亿人民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相信我国政府一定会逐步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白酒应参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李秋喜代表带来呼吁白酒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中国白酒,纯粮白酒,是中国的独特发明,世界上唯有中国有这种固态发酵酿造工艺。这种工艺已经传承几千年,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我们这一代酿酒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把中国固态发酵的技艺传承下去。”
为了完善这项建议,通过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对中国白酒产业界进行了深度调研,保护、传承和发展固态发酵酿造工艺是中国白酒界的共识。
“中国固态酿酒技艺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很有希望的,但是这个过程一定会很艰难,需要全行业共同做出努力。”李秋喜代表有担心,更有信心。
制定国际标准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国际化,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集体渴求。对此,李秋喜代表说:“国际化绝不仅仅是产品的国际化,应该把它的内涵、外延等扩大,白酒国际化包涵白酒历史、文化、品质、酿造技艺等的国际化,根本还是标准国际化的问题。标准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钥匙’,亟需制定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标准,目前这方面还有欠缺。”
李秋喜代表表示,早在2015年,汾酒在北京向外界公开了汾酒的工艺标准,目前为止是白酒行业首家且唯一一家这样做的。“这就是走向国际化的起步动作。”李秋喜代表认为,作为清香型白酒代表,在制定国际化标准方面,汾酒要比其他香型的更有先天优势,因为汾酒香型非常接近国外的威士忌、伏特加等酒。
李秋喜代表透露,汾酒成立了三个考察团,分别到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进行考察,尤其是深入调研俄罗斯市场。“伏特加这个酒的香型与汾酒的清香型基本接近,将是我们第一个要研究攻克的目标。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伏特加和汾酒的勾调研究,把伏特加改造成‘汾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