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陈晴)江湖上曾有一句话:只要有百货商场的地方,就有百丽的身影。以百丽为首的女鞋品牌,在百货商场兴盛之时,它们曾经创造出无数辉煌的业绩。而如今受零售艰难大环境影响,以及线上竞争,女鞋品牌纷纷在国内市场遭受业绩打击。2017年,鞋王百丽黯然退市,达芙妮在近3年时间关了3000多家店。近日,港资鞋履品牌le saunda莱尔斯丹发布财报,令人惋惜的是其集团已连续13个季度业绩下滑。
莱尔斯丹(00738.HK)发布的第四财季零售业务营运数据显示,该集团自营零售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录得总销售下跌18.1%及同店销售下跌10.2%。令人意外的是,该集团电子商务业务也持续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2%。
受国内女鞋零售疲软的拖累和电子商务的冲击,莱尔斯丹已经陷入策略调整的阵痛期。在上个财年,莱尔斯丹销售额同比下跌15.8%至13.66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大跌38.6%至7500万元,期内关店100家。
期内,集团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共设有687间零售店铺,较去年同日店铺数目净减少109间。其中包括位于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616间自营店铺。这已是该集团连续两年关闭100家店铺,上个财年,莱尔斯丹销售额同比下跌15.8%至13.66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大跌38.6%至7500万元,期内也关店100家。
莱尔斯丹如今的命运,与曾经的百丽和达芙妮基本无差。百丽2015年关了400多家店,2016已关近500家门店。在去年7月27日,百丽国际正式宣布从港交所退市。
2015年,达芙妮一共关了805家店,2016已关超500家,同店销售增长率下降11.7%。2017年第四季度季度达芙妮集团关店328家,全年净关闭1009家店,平均每天2.7家,加上在此之前的2015和2016年,达芙妮三年内一共关了近3000家店铺。2017年上半年,达芙妮亏损额约1.81亿元人民币。营收、净利持续对比同期仍然持续下滑。
对于如今业绩的低迷,百丽内部评价到,百丽受零售艰难大环境影响,以及线上竞争;盲目扩张店铺数量;对市场缺乏预判。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自己仍然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达芙妮内部则表示,大规模关店是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情况以及租金压力。
中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消费渠道从百货专柜转出,2012年鞋企就已出现关店潮。从渠道看,目前国内本土鞋业处于渠道过剩的状态,之前企业都是开实体店,向末端群体渗透。但在店铺过多之后成本增加销量反而不涨;互联网、微商等新渠道的崛起也在抢占消费者。
的确,鞋企兴于百货商场的盛起,失败也源于对百货商场的无限执着;面对电商的到来,业内人士表示,百丽丝毫没放在心上,当真正意识到冲击的时候,已为时过晚。
同时,消费者需求已变,更有国际视野。一味copy、打折成惯性,品牌商沦为批发商的达芙妮也必然被市场所淘汰。
百丽与达芙妮的问题,几乎也是和它们同时兴起的女鞋品牌的共同问题。所以莱尔斯丹现在持续低迷的业绩状态,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了。
面对如今女鞋品牌普遍低迷的状态,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鞋企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品牌自身的定位跟不上消费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早起发展着力点在于简单粗暴的渠道扩张,产品无法完成迭代更新;互联网和海淘的冲击,本土鞋企很难建立自己的壁垒;人才培养梯队没有升级,缺乏深耕去到的运营人才。
面对诸多问题,鞋企也在试图转变落寞的市场形势。如百丽继此前在实体店铺设数据收集的量脚器后,,开始推出鞋履定制服务。不过在时尚领域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看来,百丽的定制服务是个为品牌“叫座”的噱头。增加定制业务对提升百丽消费体验感有所帮助,但短时间内对百丽业绩增长起不到作用。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传统实体应该定位好自己的方向,有完整的服务体系,数据管理体系,精准的营销对象,做好店铺的合理营销手段。如果只是仅仅靠单一的传统营销,乏味的模式,最终是要被人家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