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新都:为发展天府文化贡献力量

新都:为发展天府文化贡献力量

天府火锅 

这个春节,成都平原奏响了春天的圆舞曲。在成都新城市空间格局中,从新型卫星城转变为中心城区的新都区,一场万里之外的演出拨动着文艺人士的心――从2月24日起,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在美国拉开演出序幕,《杨升庵》等歌剧剧目将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所名校进行讲座式演出,向年轻的美国学子讲述500余年前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故事。在演出团带队负责人看来,这次为期近一个月的美国之行,是一次天府文化影响力的外溢――把源自4500年前、延续2300年的天府文化带到美国,既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天府文化的魅力释放。天府文化的含义是“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而其特质是“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赋沧桑以活力,绘新图而不改――这是新都区对于传承天府文化的热烈初心。历从容而开放,抱善意以创造――这是新都为发展天府文化贡献力量的使命。□文弦/文 刘俊英/图

时代再认知:新都是天府文化的重要构成地

2018年开年的两个月,新都区涤荡起文化传承的春风,吹动着文创产业的号角。1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杨慎,就是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闻名的新都人杨升庵,被誉为明代“百科全书式的第一大才子”,蜀学的杰出代表,在经学、史学、子学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2月,拥有2800年历史的新都区军屯镇静平村举办的村庄灯会,聚集了众多关注目光。村民自筹750万元10天引客5万人次,把新都热土上承载的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带进现代人的生活。而在此期间,另一场远在大漠的活动牵动人心――由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2018“欢乐春节――行走的中国庙会”在蒙古乌兰巴托开幕,新都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繁棕编”应邀参加。这是中国非遗项目首赴蒙古交流,新繁棕编栩栩如生,受到蒙古民众追捧和喜爱,被赞为:“走进了当地人民的心里。”新繁的棕编技艺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去年6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新都“新繁药浴、棕编、泡菜”“川西婚礼”“桂花糕姜糖”“清流板鸭”“宝光素食”等国家、省、市、区非遗项目通过作品成果展和现场互动体验形式,展示了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同时拥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东湖、古刹龙藏寺,新繁古镇成功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遗特色小镇。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新都古有北宋梅挚、明代杨升庵,近有川将王铭章、作家艾芜。厚植文化传承,大力实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工程,杨升庵选入“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文化的优势,是难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今年是杨升庵诞生530周年,新都区已经开始面向海内外征集高水平学术论著,年内举办“纪念杨升庵诞辰530周年学术论坛”;今年6月,艾芜文创园、清流现代文化交流中心将亮相,成为集文学沙龙、乡村旅游集会、艾芜文化系列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作家、艺术家等将入驻中心。当代再表达: 新都是天府文化的创新承载地2月23日,成都市举行发布会,发布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天府文化发展蓝图正式亮相。“抱着熊猫吃火锅,听着音乐去滑雪”,重塑经济和文化地理,新都在1月出炉“154”总体部署时,打出了这句宣传语――充满画面感和想象力,又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图景。在新都重点工作中,有一个名为“香城中心”的重大项目――围绕3200亩的泥巴沱森林公园,新都区将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功能设施,建筑新都地标,打造最能代表新都城市品质的城市新中心。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成都共策划实施437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万亿元,其中就有新都说的“抱着熊猫吃火锅”,这是1月中法签订的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项目,其占地5257亩中大部分面积在新都区内,新都在相邻的三河街道规划了一个“天府沸腾小镇”,为国内外游客营造一个“在乡村里、在大自然中品鉴成都火锅文化”的特色景区。四川音乐学院着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产演学教”五位一体艺术教学与创作模式,从新都校区走出不少音乐人才。在“154”总体部署中,新都在斑竹园镇规划了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乡村音乐小镇,目前正在筹划中国乡村音乐节。尖锋运动小镇+书香小镇,一动一静构成“升庵故里”马家镇新的定位,也使新都文创产业更丰富多彩。去年11月,第四届王者荣耀城市赛四川省决赛在新都区举行,最终DAN战队夺得总决赛冠军。这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新都发展电竞产业的一个信号,2月13日召开的新都区发展新经济工作会上,电竞产业正式列入“新都战队”。去年7月,新都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评选出扶持文化产业项目20个、文艺体育奖项目76个,10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悉数到位。今年,文产专项资金将力求“用到刀刃上”,让新都“文创+”能够跨界融合其他产业,让文创助力新都发展新动能。“新都人善于享受生活,也善于从中寻找创造新生活的机会,并把新的生活资源快速落实到日常中去”,新都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前推进的城乡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中,新都特别注重“以文化人”。在新都街办桂东路社区的五四小区,存在26年的院落围墙拆掉了,在小巷公共墙绘上了“市井生活图”,爷孙打扇、小院象棋角等画面温馨又时尚,被称为是“送给路人过客的‘时光明信片’”。在东环路社区,书香、佛香、花香的“三香体验馆”提升了居民素质、拉近了邻里距离;去年10月,三河街道二台子社区成立成都首个“社区居民馆”,为社区居民提供“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天府文化里的“友善公益”,在新都有广泛的实践,甚至成为新都的城市精神。入选中国好人的新都区税务干部曹永能,具有新都特色的“红十字+医务社工+志愿者”三者联动医务社工模式,位于龙桥镇的黑熊救护中心的100多位国内外志愿者,还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香城管家”“社区管家婆”……无不彰显出杜甫《五盘》诗中所描写“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的成都人文精神。天府文化从容地走到今天,亦将从容地走进明天。在成都向世界文化名城奋进的路上,新都将创新创造大力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