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昊)平昌冬奥会在“北京8分钟”的优雅中,落下了帷幕。回望整个冬奥会的进程,经历了铺天盖地的吐槽之后,是更大的期待。就像国际奥委会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期待那样,昌平不是平昌,北京可以做得更好。
对于金牌的渴望,是中国人对所有体育比赛(男足除外)最大的期待。谢天谢地,武大靖的金牌给“求金若渴”的中国体育迷打进了一针兴奋剂,春节假期几乎天天被裁判吹犯规的过往也已经烟消云散。从金妍儿在平昌冬奥会开幕上优雅地点燃主火炬,转眼之间,这届在韩国举行的冬奥会已经到了收官阶段。天天盼着中国队拿金牌,可直到收官阶段,才圆了“金牌梦”。
短道速滑一直以来是中国队夺金的重点项目,但在韩国平昌,接二连三的判罚让中国队自己都懵了,“我怎么这么会犯规?”
自从春节前那个“30分钟被判4次犯规”之后,平昌的短道速滑赛场就一直充斥着疑问,因为频繁的争议判罚,以及一边说不干涉裁判判罚,一边又着手调查中国花滑裁判这样“双面”的行为,国际滑联在裁判这个位置上,一直刷着自己的存在感,似乎只有这样,冰雪项目才有大家的关注度。
于是,中国选手们,从韩天宇、武大靖、范可新到女子接力队,中国短道速滑队几乎很难“逃脱”被判罚的命运。于是,在春节前后这段“工作放空期”,短道速滑这个平时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很大影响力的项目,轻而易举地占据了热搜的前几名。
尤其是中国女子3000米接力的成绩被取消后,除了李琰教练眼圈泛红,范可新泪流满面,许多观众都“出离愤怒”了,网络是充斥着铺天盖地的指责,短道速滑这个小众项目以这样的方式成为很多网友的热词。
换个角度来看,争议判罚在帮着裁判们刷存在感的同时,也帮着这个冰雪项目刷着存在感,至少在李佳军、大小杨杨、王濛之后,短道速滑还是第一次这么引起大家的关注。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在队里的李琰教练在1988年短道速滑第一次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表演项目)时,就获得了1000米项目的金牌和500米、1500米两枚铜牌,并打破了1000米和1500米的世界纪录。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成名之战。王濛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勇夺女子500米金牌,随后又拿下了1000米比赛的金牌,周洋在女子1500米的决赛赛场上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力压其他七名选手夺冠,王濛、周洋、张会、孙琳琳组成组成的3000米接力队则力压韩国队,夺得宝贵的接力金牌。中国女队包揽一届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女子的全部金牌,这也成了世界短道速滑史上仅有的一次壮举。
在申诉未果的情况下,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遇到的裁判判罚问题,比网友们归结为“体育外交”的不畅,更有人认为,“朝中无人”让我们在遇到裁判判罚问题时,显得异常羸弱。
中国的“体育外交”由来已久,从当年的“乒乓外交”,到现在足球青训,都能看到“体育外交”的从身影。但对于“话语权”这东西,还得看谁来说话。
上世纪70年代,霍英东为了恢复中国在世界各单项体育组织中的合法会籍,时常到世界各地奔走呼吁。在当时,霍英东借助的正是在广泛参与国际体坛事务的身份和影响力。在他的积极斡旋和鼎力协助下,中国逐步为国际足联、国际奥委会等所接纳。可见,“朝中有人”的说法在国际体坛是适用性很强的法则。
30多年前,身为中国香港篮球协会主席的程万琦,1972年开始任亚洲篮球总会主席,并在2002年的第17届国际篮联大会上被推选为主席。程万琦在这个号称世界第一大体育总会的主席位置上干满了4年。
距离我们比较近的体育外交家是魏纪中。2008年,在国际排联全体代表大会上,魏纪中被选举为国际排球联合会主席,成为第12位在国际体育组织担任“一把手”的中国人。
除了魏纪中,吕圣荣曾在1993年起担任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一职4年,1995年,徐寅生以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的身份接任国际乒联主席,在任期间,他为推动乒乓球运动国际化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名气最大的,当属曾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第一副主席,被称为“中国奥运之父”的何振梁了。这位去世时国际奥委会降半旗3天以示悼念的老人是北京两次申奥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体育外交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重要见证。
在何振梁去世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何振梁帮助奥林匹克运动更加了解他的国家、中国人民及其杰出的文化,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它最热忱的大使之一。
国际排联原主席魏纪中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使中国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上的决策力,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播积极、正面的中国体育形象。
近30多年来,中国体育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壮大,目前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中国人已经超过了200人,但在各个体育组织中担任一把手、二把手的,其实并不多,随着中国体育影响力的扩大,中国体坛人士应该“敢为天下先”,积极参与各个组织“一把手”的竞选,在这些组织中让中国负起大国的责任,也争取大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