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应该跟大多数的宜家(IKEA)消费者一样,在此之前并不认识也从未关注过宜家家居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直到上个月末,这位九十一岁高龄的老先生离世了,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个出生在瑞典,十七岁就创立了IKEA并在后来的日子里将其发展成为全球连锁家居用品商城的创始人。
我对IKEA的最初印象是来自大学时看的《与莎莫的500天》,片中男女主角热恋时一起牵手漫游IKEA家居店,畅想着未来能够拥有一个如IKEA般浪漫温馨的小家。但对我来说,宜家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在我离家在外的日子里,填补了我临时居所里的空白。
离家在外,读书工作十几年,最动盪的四年里搬了六次家。那段居无定所的日子里,就算再喜欢买买买,也不敢买好看的碗碟或是纯装饰品,稍微贵一点的傢具和非必需品也不捨得买。那时候,IKEA,就像一个大宝藏,每去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想要的东西。当你把它们带回家,在朝昔相处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默契与依赖。你知道它的好和坏,清楚它的详细尺寸,明白它在这个家发挥的实际作用,长此以往它们就像忠实的朋友一般守护着这个由混凝土铸成的房子,守护着你孤寂又落寞的心灵。
回想一下这些年里买过的宜家傢具,还真的是不少呢。同一个沙发床,在香港的时候和室友们合买了深蓝色的那款,新加坡的朋友家客厅也有一个,到了加州,又把一个升级版搬回家,价格略升,靠背做了调整,可以有两个倚靠的角度,又多加了沙发套便于拆洗,但仍然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性价比最高的沙发床。同一个超低价马克杯,更是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宜家也时不时地推出当季最潮新款颜色,十年前买了米白色,五年前买了深灰色,前两天刚买了嫩得掐出水的肉粉色。书桌、枱灯、衣柜、椅子、餐垫、碗碟、枕头、被套、洗衣篮、晾衣架,甚至厨房抹布,每搬一个地方,出租屋的样式格局价钱都各有不同,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但从宜家搬回来的东西,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连续感。
偶然间看了两个视频,悉数了宜家最值得买和最不值得买的物件。除了作者理性而搞笑的使用体验彙报,最让我感慨的,是宜家那些亘古不变的漂泊党专用高性价比产品。如果可以,下次装修我还会去IKEA买上一些实用的傢具的,宜家宜家,宜室宜家,这个中文名起得也很妙。
最后,我想感谢那位并不太被国人熟知的“宜家先生”,是他的创作,也是宜家的存在,才让正在漂泊和曾经漂泊的人,在异国他乡都能找到一些熟悉又温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