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罗湖桥头的热泪

罗湖桥头的热泪

桥头火锅 

\u00A0 叶迪生的父亲早年出国侨居南非创办教育事业。抗日战争刚一胜利,这位年方16岁一直向往祖国的叶竞生,立即启程回国,考入广东中山大学电机系。1951年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参加建设,领导上告诉他,现在国家急需培养人才,你先到技术专科学校当教师吧。他干得很起劲。但20世纪50年代,“左”的运动连连,那波谲云诡的风云变幻,岂是一个热情坦率的华侨青年能适应得了的?1957年和他四弟、在南开大学上学、素好直言的叶迪生同命运,均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右派。最使叶竞生伤心的是,自己满腔热情回来报效祖国,运动里却莫名其妙地被反复追问:你在外边非要回来,是何居心?干了些什么勾当?这之后,头顶“右帽”、俄文英文俱佳、学有专长的叶竞生灰头土脸,直至打倒“四人帮”,出国有所松动,兼之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开,局势尚不明朗,大哥在南非又给他找到了身份档案,于是在1977年出国潮里,他就以南非归侨的名义拜别祖国了。但几十年来喜忧交加的日日夜夜,使他临行时心头千回万转,来天津和叶迪生彻夜长谈。走后,叶竞生给《 人民日报 》写了一封读者来信,痛述衷情:30多年前自己本是钟情祖国的一个热血少年,没想到回来后遭遇坎坷,现已年近50,再不走,这一辈子也就难有作为了。但他写道:“我在罗湖桥头慢慢走往香港时,我不禁一步一回头,我是难以割舍,泪流满面啊!”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 人民日报 》不仅刊出了这封来信,而且加了一段语重心长的编者按:这样一位热爱祖国的有为青年,为何回国竟遭受这些磨难和不幸?这都是极“左”路线造成的!后来有朋友告诉他们,这些话乃是耀邦同志亲自加的。

叶迪生在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之后,虽然戴着“右帽”,但第四半导体器件厂上上下下,重视他的诚恳为人、埋头苦干和业务能力,给了他很多温暖。在那个艰难时期,无论谁给一些理解和善意,都令他点点滴滴记心头。他在厂里结了婚,工作业绩突出。1976年7月大地震时,房倒屋塌,大墙砸扁了他的床,幸亏他夫妇早一步抱着孩子逃出,厂里想办法暂时把他安排到单身宿舍。此刻,有两种声音进入他耳朵里——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