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占时期大连港上的中国劳工,下船要搜身,宿舍被称为“红房子”
1907年,满铁接手大连港,并对大连港进行扩建。由于日本政府对大连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故大连港吞吐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当时装卸条件落后,故这一时期的装卸都是由人工来进行的。为了掠夺更大的财富,相生由太郎于1909年10月在大连成立福昌公司,负责大连港内所有装卸业务。图为福昌公司与创办人相生由太郎。
他从中国山东等省招来大批劳工进行装卸工作,人数最多时达2万人,少时也有1万余人。由于相生由太郎拼命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故公司每年赢利都高达50多万日元。图为福昌公司招来的华工下船即被搜身。
福昌公司的华工劳动量极大。肩打豆饼的劳工在每块豆饼重45-50市斤的情况下,每次要打8块之多。
图为在大连港区装卸大豆的劳工在进行超负荷劳动。
煤场的劳工同样在进行超负荷工作。
1910年,相生由太郎开始为华工修建苦力收容所,1911年竣工。1913年和1917年,又两次扩建。到1918年共建成苦力宿舍77栋,周围以高墙和铁丝网相隔。因房子系用红砖盖成,故大连人多将其称为“红房子”,相生由太郎则将其称为“碧山庄”。图为红房子正门。
红房子内华工居住的地方。
红房子内华工携带家眷者住处。
因福昌公司华工死亡人数很多,为稳定华工情绪,使他们能安心接受相生由太郎的盘剥和压榨,相生由太郎特地于1919年在红房子内为惨死华工修建万灵塔,并于每年盂兰盆节进行祭祀。图为万灵塔(现藏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内)。
以上图文选自《日本侵华图志》第四卷《侵占大连四十年(1905-1945)》, 郭铁椿、关伟等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华图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张宪文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2014 年度入库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