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紧张的供需态势,短期内或难以改善。从供给端方面来看,除北方地区进入史上最严的冬季错峰生产阶段外,南方部分省市也因为环保、能耗等原因开始逐步落实停产限产计划,继浙江部分区域限产后,江苏南京镇江区域内的停产也开始实施,而连连出现雾霾天气的安徽,限产预期也在持续增强。
另外,错峰生产、环保督查复查、排污许可证制度、环保税征收等环保限产措施,仍将继续给水泥供给端带来较大压力,供给端收缩的趋势或将延续。
除此之外,水泥行业还将面临继续深化的供给侧改革。近日,中国水泥协会印发了《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8-2020)》,标着着行业从去产量向去产能迈进。
计划明确指出将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压缩熟料产能1.36、1.16和1.4亿吨,累计共压缩产能3.93亿吨(占实际总产能的20%),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产能压缩后的水泥熟料开工率,将由目前的68%提升到80%的合理水平。
计划同时表示前10家大企业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要达到70%以上,水泥产能集中度要达到60%;同时将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基金),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的去产能机制;力争2018年上半年实现全面停止生产32.5强度等级水泥产品。
在供给端压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全国水泥的库存还在一路下行。智通财经了解到,全国水泥库存近六周呈现持续下滑态势,需求相对旺盛的南方区域下滑幅度尤为明显,全国水泥库容比已经降至50%左右,华东地区、长江流域等地水泥库容比更是降至40%左右,较多区域处于“空库”“半空库”状态。
这对于仍然具备相对旺盛需求的南方来说,在面对临时停窑的执行,以及极低的库存水平,供需的紧张态势将更加严峻,作为以华东和华南为核心区域的全国性水泥龙头――海螺水泥(00914),仍值得强势关注一波。
核心区域受益性最强的大龙头――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作为水泥行业的大龙头,公司拥有近2.07 亿吨的熟料产能,占全国熟料总产能的 11%,规模仅次于中国建材集团,为全球最大规模单一商品商。
其中,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熟料产能占比高达30%,牢牢占据区域市场第一,而江浙沪皖恰是这轮涨价的核心区域,公司受益性十分确定。
而海螺水泥22.6元/吨的费用率在行业内也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保证公司在环保治理导致的成本端压力提升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另外,公司公司未来还计划通过并购和新建方式,在国内、国际增加各5000万吨的水泥产能,能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