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9岁成为北大博导的刘颖,她的父母是怎样培养的?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科学》上均有发表论文这一系列的头衔,属于年仅29岁就成为北大博导的刘颖。
“中学时我就对生物有兴趣,考大学时铁了心要读生物专业。”刘颖回忆说,2002年,她报考南京大学,只填了生物这一个专业方向,而且“不服从调剂”。当时她的高考成绩已超过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为了学生物,她放弃了这两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顶尖大学,上了南大生物系。
大学毕业后,她考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留学第一年不能一次性听懂英文授课,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花两三个小时来回听录音,直到听懂为止;刚进实验室时,她甚至不会做最基本的转化实验,周末实验室没有其他人,她就向隔壁实验室的师兄求助。
在国外求学时,也经历过痛苦,自己忍受,在波士顿读博士后期间,刘颖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美国人。在那个年龄段,周边的人也大多有了家庭,节假日很少再聚在一块。
这种情况下,独处异乡的刘颖难免会有孤独感。
“我外表挺大大咧咧的,但内心的情感还是很敏感的。”很长一段时间,刘颖害怕面对这份孤独,甚至一度抑郁。她开始自己研究心理学的书籍,试图找到一个解释。然而她发现,每个人都有孤独感,这种心灵上的空虚是任何人都无法帮自己解决的。“除非战胜了孤独,或者享受自己的这份孤独,才能达到完满。”
以下是记者对于她的采访:
记者:您外表看上去很温柔,但内心似乎更男性化一些,您怎么看待自己的性格?
刘颖:生活上我比较有情趣,但在工作上,我确实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女人”,我比较独立、好强。
记者:这种坚强独立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刘颖: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她是个普通工人,没有接触过西方的教育理念,但她对待我总是很平等,很尊重我的意愿。在每一件事情上,她都试图让我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由她来告诉我,该怎么去做。所以在我的人生规划上,我每一步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基本上没有问过他们的意见。
记者:这种性格特质对科研工作有帮助吗?
刘颖:我选择做科研,就是因为它比较自主、独立。我可以自由地决定我想研究什么,我对什么感兴趣。同时,它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两点是我热爱科研的理由。另外,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没有走弯路。从本科开始,我就确定了科研这个大方向。中间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因为自己很要强,不愿意屈服,遇到的问题最后都克服了。
由记者的采访可以看出,刘颖的父母对她的影响很大,也许家长并不能在学习上有什么具体帮助,但是孩子最宝贵的性格养成,家长功不可没!
是不是感觉刘颖的现在取得的成就很高,足以让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给自家孩子立一个榜样?那么请看看她的父母是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
“那时候挺调皮的,爬车棚的小房,做各种危险的事,大概到晚上8、9点才回家。”回忆起小时候,刘颖还原出一个爱玩爱冒险的女孩形象。
有时间跟小伙伴玩耍,这还要得益于母亲的教育。“跟妈妈像朋友那样,”刘颖回忆称,“她不会时时刻刻盯着我做作业,对我管的不严。”由于父亲常年在上海出差,刘颖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最多。母女俩无话不谈,甚至拿着枕头互相打闹。
尽管如此,“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她会要求我。”有段时间,周边的小朋友会讲脏话。刘颖当时对脏话并没有什么认知,觉得好玩就学了几句。结果回家一说,就受到了母亲非常严厉的批评。
母亲“松弛有度”的教育方式留给刘颖较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也塑造了她“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意识。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刘颖在陕西省排在20多名,完全有能力报考清华北大任何一所高校。但她最后选择了南京大学生物系。
“我们那时候生物是热门专业,只有在全省排前几名的学生才有机会学清北的生物专业,”刘颖说,“但是我太喜欢生物了,就填了南京大学的生物专业,并且只填了这一个专业,不服从调剂。”
不管是高考填报志愿,还是之后赴美求学,刘颖规划着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而对于女儿的决定,父母从不干涉,毕竟,这是刘颖自己选择的道路。
更多学习内容请关注“去哪学”(qunaxue_shanghai),或下载去哪学APP。
添加【去哪学客服】微信服务号(iqunaxue),备注“资料”进群!
去哪学重磅学习福利:
2017信息杯独家模拟试题(小学组)
2015-2016信息杯竞赛试卷(小学组)
2016博雅杯真题(3-5年级)国家地理儿童百科(课文+练习)
牛津阅读树(MP3+PDF)
粉红猪小妹动画片1-4季(英文版)
剑桥少儿英语口语动画1-3级学乐绘本
学而思1-6年级奥数教材(MP4+PDF)
全球顶尖英文写作教材《Write Source》G1-G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