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健康之路》透过故事看生死(上)

《健康之路》透过故事看生死(上)

健康之路 

原标题:《健康之路》透过故事看生死(上)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也无力阻止,可是我们总是喜滋滋的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却不愿接受有人离去的事实。我们的目标可能不再是阻止病症的发生,而是在明知死亡不可阻止时,改变就诊的方向和目的,也许,我们要转换心态,学会倾听亲人的自主愿望,重视亲人的自主选择。

2017年11月11日-13日,CCTV10-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教授,为大家讲解“透过故事看生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将连续三天推送宁教授讲座视频,让我们一起补上这门生死课。

没有人教会我们,如果亲人生了重病,尤其是到了生命中最后的阶段时,我们要如何去做?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是一堂必修课,也是我们最欠缺的一堂课。

生命最后阶段是否一定要全力救治?

当亲人生重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尽全力救治,争取生存的最大可能性。可是,当我们用尽所有办法,依然没办法挽救亲人的生命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也许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就诊的方向和目的

我们的目标可能不再是阻止病症的发生,而是在明知死亡不可阻止时,改变就诊的方向和目的,这不是放弃,而是一种选择。让亲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他最想做的事。

在国内,相当一大部分的人在面对亲人重病时,只认可积极抢救,回避死亡。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倾听患者本人的意愿。医生和家属都要重视患者的意愿。

他是否愿意忍受这种难捱的疼痛?

也许,我们要转换心态,学会倾听亲人的自主愿望,重视亲人的自主选择。

末期病人该如何被照顾?之前这部分被我们忽视掉了。如何照顾末期病人是有专门的学科的。

安宁缓和医疗最早起源于英国。世界卫生组织于 1990 年提出了缓和医疗的原则: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减轻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为病人提供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精神上(即身、心、社、灵)的支持直到他们去世;在患者重病及去世期间为家属提供哀伤抚慰和其他帮助。随着安宁缓和医疗理念的普及,患者对安宁缓和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增多,医学生、医生都需要掌握安宁缓和医疗的理念及技术。

她是艾玛奶奶,一个患有恶性肿瘤的85岁老奶奶。

在得知自己的病不可能治好以后,她没有选择去医院接受治疗,反而像往常一样的生活。她出门会化好看的妆,会修剪小花园,陪心爱的宠物猫一起玩闹,会给家人写信。

病情严重之后,艾玛奶奶的家人请了慈济院的护士来看护,慈济院的工作就是:当病人感觉痛苦时,帮他们减少痛苦,让他们尽量舒适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最后老奶奶就在她自己熟悉的房间里离世,在所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坦然的接受了死亡。

这一幅平和安详的画面,和我们曾经看过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在痛苦中离世的场景有天壤之别。这样的死亡,我们看了都不会惧怕。

北京协和医院 老年医学科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舒缓医学》课程负责人,北京协和医学院 安宁志愿团队指导教师。多次前往伦敦、纽约、台湾进修学习。兼任Asia Pacific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NetworkMembership Committee成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癌症姑息与康复分委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