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大象视界】打开层层包装后,瞬间被这宝物的“光怪陆离”深深震撼!

【大象视界】打开层层包装后,瞬间被这宝物的“光怪陆离”深深震撼!

大象漆 

原标题:【大象视界】打开层层包装后,瞬间被这宝物的“光怪陆离”深深震撼!

今天,我们继续探访“艺术航母”联姻“娱乐教父”的上海拍卖龙头——保利华谊秋拍的库房。

我们不止一次说,在探访库房后,我们的选题策划,绝对不会以拍品的估价高低作为衡量标准。拍卖市场上,很多过千万甚至过亿元的藏品,在大象看来可能就是浮云,但是很多估价并不算最高的藏品,其实才是属于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而真正优秀的藏品,如果不去认真的挖掘、推广,大象会觉得,太对不起这件藏品了。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同样也是这样的一件藏品。

这件藏品100-120万人民币的估价,在一场总成交可能在10亿元人民币级别的大型拍卖会上,可能真的太不起眼了,但是以大象这么多年走访拍卖和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认真学习的经历,这一件藏品,绝对称得上是全球公私所藏里面的佼佼者,而且,如此精湛的藏品,是绝难见到的。当然,大象对它的市场估价,也绝对远远不止100万元。

大象之前粗粗翻阅图录,对于这件藏品颇有兴趣,因为以大象的知识储备了解,该年代的这类藏品,存世极其稀少的,便想上手一观,这便成为了这次探访库房之旅的任务之一了。

保利华谊拍卖的工作人员将这件藏品从库房取出,大象所见,颇具神秘感,藏品原配一个精致的包袱皮,打开后,发现保利拍卖的工作人员又为藏品的木盒包上了一层塑料薄膜,掀开薄膜,才得以从木盒中取出它,在保利库房并不算理想的室内灯光条件下,这件藏品瞬间所释放出的光怪陆离的炫目光芒,一下子让大象深深震撼到了。大象之前曾经想象过这样藏品的高颜值,但是能够产生如此炫目的视觉效果,实在有一点超出大象的想象。大象当时就决定,一定要单独为这一件藏品写一篇专题文章,希望我们平台的所有粉丝都能够共享这份难得的视觉盛宴。

我们以下一起来看几张打开盒子后大象所拍摄的照片吧,以下照片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局部,而且相机所记录的,远远不如肉眼所看到的这般炫目的五彩斑斓,但还是请朋友们先欣赏以下几张吧。

看了这样几张局部,您是不是觉得已经够绚烂了呢,您当然也可以想象一下,当这件藏品整体呈现在您面前的时候,会产生怎样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了!这便是本次保利华谊秋拍即将呈现的一只元代黑漆嵌螺钿戏剧故事香几。大象在震撼之余,和它零距离的合了张影。

螺钿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湛传统工艺,顾名思义,“螺”指江河湖海中的螺蚌壳,“钿”指将金银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所谓螺钿,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进行巧妙的拼接、镶嵌、打磨,最终在器物表面形成人物、花鸟、山水、文字等的装饰工艺,在漆器上使用尤其最多。

明末清初的刘应宾有这样一句诗:“螺钿妆成翡翠光”,一直以来被用来赞颂螺钿工艺,事实上,我们在保利华谊库房所见到的这一件,华美高贵,赏心悦目,五光十色的炫目,给人的感动,绝对不是翡翠之光堪比了。

如今我们在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古代螺钿工艺品,绝大多数以清代的居多,明末清初的江千里称得上是一代螺钿名家,在大象印象中,拍场上清代螺钿家具的最高成交价在1500万左右。而事实上,螺钿工艺在我国历史极其悠久,而且每一个时期的螺钿工艺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是在明代以前的螺钿精品,市场上和各大博物馆都很少见到,所以会显得尤其珍贵了。

螺钿工艺在我国,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的一件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而到了唐代,螺钿工艺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唐 螺钿琵琶 奈良正仓院藏

螺钿工艺在盛唐时期发展成熟。说到唐代的螺钿艺术存世品,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大概就是这把如今保存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神品琵琶了,传说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共同赠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礼物。甚至于,如果现在要让大象举例一件最能反映大唐盛世繁花似锦的文物,最快会想到的,便是这把唯一存世的唐代五弦琵琶了。唐代时期螺钿艺术的兴盛多多少少和佛教兴盛有关,所以,奈良正仓院所保存的一些精美唐代螺钿都是佛家用品,而到了唐末会昌毁佛和五代战祸,如今我们要欣赏这种盛唐传世美物,只能去日本了。

五代、北宋 花鸟纹嵌螺钿黑漆经箱 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

到了宋元时期,螺钿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约从南宋到元代,螺钿工艺也开始悄然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了“薄螺钿”。

厚、薄螺钿二者的区别,顾名思义,在外观上就能很容易的区别出来,如奈良正仓院所藏的唐代琵琶和苏州博物馆所藏的这件五代北宋螺钿经箱,就是典型的厚螺钿,厚螺钿主要取自河湖中的蚌壳,色彩相对单一,而薄螺钿则主要选用珍珠贝、夜光螺、鲍鱼壳等优质海贝,所以才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绚丽光泽来。对于这种装饰原料,很早就有记载了。

交阯北,南海中,有大文贝,质白而文紫,天姿自然,不假雕琢,磨莹而光色焕灿

——三国吴《南州异物志》

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主要活跃于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苏汉臣(1094-1172)的《秋庭戏婴图》中,就十分写实的绘画出了两件唐草纹样黑漆地螺钿圆凳,而从图片看,这上面的螺钿便是疑似五彩缤纷的薄螺钿了。这种细螺钿工艺由于极度费时费工,成为了当时皇家贵族所追捧的奢侈品。

而历史文献记载,在靖康之变南迁不久,就连南宋皇帝都觉得这样的器物实在是太过奢华腐败了。历史记载,宋高宗赵构在即位之初为了提倡廉洁奋斗,重整河山,摒弃华糜之风,就曾多次下令焚毁螺钿器物,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镇江守钱伯言尝献宣和所留器用,其闲有螺钿椅卓。上(高宗)恶其靡,亟命于通衢毁之。

(建炎二年(1128),宋高宗命)“螺钿椅桌于市中焚毁,百姓观者,莫不悦服”。

除了在画中欣赏或者在文献记载中想象,在大象的资料库中似乎暂时没有找到存世的南宋薄螺钿实物实例,而元代时期的薄螺钿则是有着十分明确的考古发现的实物作为标准件的,而今天的重点是,保利华谊(上海)秋拍的这一件,和这一标准件几乎完全可以比对,成为了断代的铁证了!

元 广寒宫图 黑漆螺钿残片 元大都后英房遗址出土

约1972年,考古队在元大都后英房遗址发现了这一件薄螺钿漆盘残片,据推算,这件盘口径应在37厘米左右,出土碎片中尚有女子头像及“广”字残匾,王世襄先生在《中国古代漆器》中对于这件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元代螺钿漆器实物有着如下记载:

盘面用薄螺钿嵌出两层三间重檐歇山顶楼阁。因碎片中有“广”字痕迹,与景物印证,遂定名为“广寒宫图”。楼阁后植树,叶似梧桐丹桂,云气自下腾空而上。不同物象,采用“分裁壳色,随采而施缀”的做法,相较元代以前的厚螺钿大大前进了一步,《髹饰录》杨明注谓“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过去曾以为“今者”指明代,此残片证明元代已有薄螺钿漆工艺,且技法已相当成熟。

——王世襄 《中国古代漆器》

“广寒宫图”上面所有的图案就是将薄如蝉翼、长宽仅毫米的细小如点的螺片一一点植、拼接而成的。 如果我们将这件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黑漆螺钿残片和保利华谊的比对,我们能够惊喜的发现,保利华谊的这件螺钿香几上,也能找到“广寒宫”,而且所用工艺和所描绘景物,几乎完全可以相比对,反映出同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一起来看看细图!

明代漆器专著《髹饰录》有这样的记载:

螺钿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廓理皴皆以划文。

元大都出土的和保利华谊秋拍所见,便是体现的这种薄螺钿工艺的极致了。

前文说到,这种极致的螺钿工艺在南宋时期就已经被宋高宗吐槽太过于铺张奢靡,因此,能够做到这种极致工艺的,非皇家贵族无法拥有了。元代大文学家揭傒斯(1274—1344)在《赠髹者黄生》中,描绘了一位黄姓漆工凭借自己精湛的工艺,在大都城游走于豪门之间,“黄氏擅良工,出入三十年。驰誉必名流,迎致皆上官”。

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大同市博物馆藏

从存世实物看,保利华谊秋拍所见的这件香几的“广寒宫”题材,在元代宫廷贵族用器中时常所见,这背后或许有着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

“谩把桌儿抬,轻揭香炉盖,一炷心香诉怨怀,且自对月深深拜”。这是元代杂剧《拜月亭》里描绘王瑞兰对着月亮祈求能与丈夫“再睹得同欢同悦”的场景。在戏剧盛行的元代,蒙古皇族同样十分重视中秋节,保利华谊香几所呈现的图景和元代文献所记载的元顺帝过中秋节何等的相似。

至正年间,今上新盖穆清阁与大安相对……。下亦三面别有殿,北有山子殿,上位每于中秋于此阁燕赏乐,如环佩隐隐然在九霄之上,着意听之,杳不可得,是为天下第一胜景。盖其地势抱皇城,缔构非凡故耳。然入八月,则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矣。

——元 熊梦祥 《析津志》

还有记载,元朝在大都宫城西面的太液池琼华岛上修建广寒殿,坐落在大都城的最高处,可远眺西山。有观点认为,由于元朝统治者来自于北方草原,因此,蒙古人对于“广寒宫”的理解和苏轼笔下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愁绪或许有所不同,或许是蒙古人所理想的殿宇吧。存世元代皇家贵族以广寒宫题材创作的文物多有发现,也体现了元代的时代特征。

说了这么多的背景,我们认为,这一件工艺顶级香几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元代皇家贵族不惜工本所打造之美物,接着,我们还是通过一些细节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令大象感到深深震撼的“光怪陆离”。

画面右侧,有重檐庑殿顶建筑,挂横匾“长春殿”。其内主人盘坐垫上,左手抚膝,右手持杯饮酒。一旁有侍仆两人,一人双手捧着装满水果的盘,一人手持盛酒的制壶。

主人身前有 罐、尊等彝器,同样刻画得细致入微

左侧上方有双层牌坊,上书“册桂坊”,再左侧广寒宫下有一人,两位仕女侍奉在侧。

宫殿门前,左右各有力士守卫及宫女挑灯。

二女打马球,另有两女携二幼子观看。

牙面上海棠开光,内作春暖花开,野鸭戏水

四腿三弯,足部卷似如意云

前文提到,这件香几包装极为精致,从木盒上看,显然是日本藏家极为用心保存的藏品,木盒上写着“宫廷美人调马图”

市场所见,如此精致工艺带有皇家气息的元代薄螺钿精品,极其罕见,早在2009年,一件题材同样为广寒宫,工艺极为接近的元代螺钿盖盒就在香港佳士得拍出2082万港元。

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元 黑漆嵌螺钿广寒宫群仙宴乐图八方盖盒

成交价:2082万港元

而保利华谊(上海)秋拍上的这一件极为精美的元代黑漆螺钿香几,起拍价仅仅只有100万元人民币,其巨大的价格弹性,不言而喻了,这也是大象在近期拍卖无比繁忙之际,愿意花费宝贵的一天,来为这件传世精品特别撰写一篇专题的原因了。这件美物将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一起期待!

元 黑漆嵌螺钿戏曲故事香几

保利华谊2017上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年12月6日-7日

地点: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五层宴会厅

【大象视界】大象带您看库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