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处不胜寒,自11月16日创出719.96元历史新高后,贵州茅台俨然成为A股的“珠穆朗玛峰”,距离万亿市值仅一步之遥。不过,之后七个交易日里连续下跌,截至27日收盘,股价报收621.29元,已经回到10月末水平。在两融市场上,贵州茅台近几日从持续净流入变为融资净流出,不过外资上周四开始貌似显露一定“抄底”苗头。
股价连跌万亿市值梦碎
11月16日,茅台股价一举突破700元大关,最高涨至719.96元,几乎以最高价收盘。总市值也突破9000亿元,市场沉浸在两市第一高价股“市值即将破万亿”的憧憬中。
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海外投资者也敞开了“钱袋子”踊跃加仓贵州茅台。正是在各类资金合力助推下,贵州茅台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从年初每股价格不足330元,到最高峰时逼近720元,涨幅已翻番。
然而,高处不胜寒,就在贵州茅台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16日晚间,一方面贵州茅台公告称过高的目标股价及估值不代表公司态度,另一方面新华网亦发文称要理性看待茅台的股价。
此外,券商中国在当晚推送的《茅台站上700,离万亿市值还有1个涨停,2个涨停超贵州GDP,公司涨怕了,外资正撤退,但斌这样说》一文中,充分提示了茅台创新高后的这些变化,并提示风险。
不管有没有“泡沫”,二级市场已经做出反应,从17日至24日短短六天交易时间,茅台累计跌去12.48%,股价从11月16日的719.96元的历史最高价下跌89.92元,市值也从最高9033亿元回落至7915亿元,1118亿元市值蒸发。
外资回马枪或意在抄底
一周大跌8.72%,贵州茅台的股价经历了自2015年股灾以来最大的一次回调。不过,伴随贵州茅台股价连续回调,短线“抄底”情绪也在外资中滋生。
11月23日, A股大跌,外资却通过沪港通大幅买入,沪股通全天净流入20.99亿人民币,创今年10月10日以来最大净流入。
11月24日茅台股价虽然再度下跌0.58%,但当天买入该股金额不降反升,达到7.77亿元,同时当天沪股通交易也获得2.35亿元净流入,是外资通过沪股通买入最多的股票,显著扭转前期持续净流出的颓势。
此外,长期以来,贵州茅台一直是机构投资者眼中的“非卖品”。可以说,机构资金态度的扭转与否,才是决定茅台是否迎来股价拐点的关键。根据相关统计,当前机构投资者份额仍在升,其中基金持仓集中度还在进一步提升。
不管市场如何风云变幻,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对茅台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25日,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在新华网发文称,贵州茅台拥抱实体经济发展新时代,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茅台将抢抓历史机遇,以更高的站位壮大主业、做优主业、做久主业,为茅台下一个百年开启新的航程。
文章称,茅台在未来的新的征程中,进一步稳固作为中国一张香飘世界名片的地位。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需要厘定更高的发展目标。袁仁国表示合理规划“十三五”茅台酒及系列酒产能和市场规模。到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12万吨,其中茅台酒5万吨,集团整体收入跨入千亿级企业行列。到2023年,把茅台培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
应该说,当前市场对贵州茅台关注度较高,不仅在于其股价、市值和流通股“三高”,主要还是因为不少投资者,尤其是在广大中小散户心中,贵州茅台俨然行业龙头股的“标杆”,是很多人投资的重要参照物,通过观察贵州茅台的股价、基本面、资金动向,从而实现对食品饮料行业乃至这轮白马行情的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