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诞生在昆明的“红谷”,后来把总部建到了广州,现在已成为全国响当当的皮具品牌。目前,“红谷”已在全国布局了丽江品牌文化基地、广州品牌孵化及运营基地、成都生产研发及投融资基地等3大基地,在国内建立了1000多家品牌专营店,市场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今年,“红谷”又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即将进驻阿联酋、泰国、缅甸等国家。
作为国内知名的皮具品牌,红谷为何把文化的根扎在丽江?
束河皮匠600年传奇,吸引红谷植根丽江
“红谷的家在美丽的丽江,源于这里有一个具有600年‘皮匠之乡’美誉的村落——束河。”红谷尚品集团丽江项目负责人谢晓东一语破的,说出了红谷之所以在丽江建设品牌文化基地的原因。
丽江曾经是中国皮革的前辈和传承者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其中的束河,就是名副其实的“皮匠之乡”,纳西语中的“绍坞希日奔”,说的就是“束河皮匠村”。
2002年,红谷皮具的创始人邓申伟,最初在昆明青年路开了一间前店后厂式的红谷皮饰店。此后的几年,业务发展很快,但邓申伟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辗转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寻找红谷品牌的根。
2007年,邓申伟来到丽江,亲身体会到600年束河皮匠的匠艺精髓及不屈不挠的创业传承,当即决定将红谷品牌在丽江安家落户,把红谷文化的根扎在束河。同年,在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束河青龙桥头,正式诞生了丽江的第一间红谷品牌专营店。同时,在茶马古道博物馆建成束河皮匠历史展览馆,出版业内第一本专著《束河皮匠600年传奇》。通过寻访匠人后裔,挖掘束河皮匠的历史文化,赋予了红谷品牌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内涵。
经过10年的精心打造,到目前,红谷已在丽江建立了17家品牌专营店、3家VIP会员会所和2座皮具博物馆,形成了红谷品牌文化集群。每年数以千计的红谷员工和全国各地的VIP会员来到这里,体悟红谷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
民族与时尚相结合,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从最初追求古朴的民族风,到现在追求东西方时尚元素的融合,红谷品牌不断丰富着文化内涵。“精于质、补于心”,红谷一直致力于质量上乘,款式全球同步的理念,内心则相通于品牌溯源和文化,让顾客感受到独特的人文风情。
14岁离家外出务工,挑过河沙搬过砖头、开过出租车、卖过烤鸭、经营过餐厅,邓申伟一路艰辛,一路突破。
早在2002年创立红谷初期,邓申伟就想到了“红谷”两字,简单好记,又有风情,让人联想到山谷中朝阳初升的意境。
自主创新、品牌升级,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主流话题。在万马奔腾的气象之中,15岁的红谷皮具走得颇有章法。
设计方面,红谷一直自主研发,不断创新,注重运用国际流行元素。创立之初,红谷还在作坊中生产就确立了“用好皮、做好包”的理念。如今,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和复杂的设计程序,红谷已经提炼出了自己的DNA:优雅、自然、灵动,并且确立了承载这些气质的几种颜色:香格里拉的深秋棕、雪山的落日金和优雅的中国红。
这些都是源于丽江的元素。红谷力求把丽江独有的自然心境融入到每一款产品之中,以此形成“阅繁华、悦自然”的品牌理念。
从在丽江束河投资兴建行业第一家皮匠博物馆——束河皮匠历史展览馆,到申报束河皮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谷不仅让精湛的古典手工制作工艺得以传承,更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红谷品牌的文化内涵。
联合全国知名企业,打造御匠文创产业集群
600年皮匠传奇,3000多万游客,与日俱增的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形象,使丽江成为红谷品牌文化之源。而现在的“红谷皮具”,已不仅仅是“束河皮匠”在现代的传承者,更是成为中国皮具业中独擎民族品牌大旗的佼佼者。
目前,红谷尚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丽江市和古城区深入探讨,并将联合全国知名的“梵木创意”“成都正火艺术”“成都主线文化”“深圳前海汇能金控集团”等企业,共同为丽江束河打造一张新的全国性名片——御匠文创产业集群。
据介绍,丽江御匠文创产业集群将通过建设非遗传承、研发创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平台,面向世界引入产业及品牌,进一步提升丽江文创产业品牌,做好文创产业示范。同时,红谷尚品集团公司还将在丽江建设高端定制产品的研发中心,并建立艺术文创产业聚集区、研发生产基地、音乐创作基地、设计产业基地和艺术中心。通过筑巢引凤,配套各类生活设施、青年众创空间、公共艺术馆、博物馆,举行国际性展演活动等,形成国家级文创地标。
“借民族工艺之根,造民族品牌之梦,需要坚毅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创新手法。”谢晓东介绍,丽江御匠文创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将超过200家,解决就业1万人,实现年产值25亿元。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创意聚集效应,汇聚创意总部,建设创意高地,传承弘扬丽江悠久的皮具文化,打造丽江城市文化新名片,促进红谷品牌文化转型升级。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秀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