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宜家好像就变得没那么“高大上”了。
在大多数中国家庭还用着颜色暗沉的老式家具的时候,很多人望着样板间里柔软的床品和明快的色泽,还有射灯照耀下泛出淡淡光泽的餐盘酒杯,心里泛起的是对“家”的某种渴求。
迷宫般的展示区、空间巨大的提货区,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那时宜家仅仅在中国几座城市开有门店,很多人愿意“跋山涉水”,抱着宜家的玻璃杯甚至垃圾桶,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回到宿舍。
这直接催生了一个到现在还在活跃的群体:宜家代购。顾客们在网购平台上下单,代购们负责到宜家采买。感谢网购与物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得以使用宜家产品。
然而问题也随之浮现:宜家的销售额逐年提升,门店慢慢铺开,人们对它的感情却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充满“仰视”。如果你想在社交网络上寻找“有格调的商品”,宜家很多时候可能不再被列入清单当中,取而代之的是知乎上曾经爆火的问题“如何简单提升出租屋的格调”,这类问题下宜家产品出现的频率很高,宜家的“格调”似乎落到了一个“似有还无”的尴尬境地。
曾几何时,手拖手去逛宜家,是情侣间关系取得“阶段性成就”的一大标志。现在似乎只有蹭免费咖啡的中老年相亲人士,才会特别青睐那里。
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另外一件事:北京王府井麦当劳刚开业时,传说曾有人在里面结婚,大概是因为高档新奇有面子。而现在的麦当劳肯德基,会被人拿来跟街边快餐相比较,所谓“同等价位的快餐里它们还是最干净的”。
更令人“糟心”的是,中国家居市场上长出了越来越多的“杂草”,而其中最高最刺眼的一棵,无疑就是“新中式”设计。这类家居风格脱胎于中式传统家具,如明式圈椅、官帽椅、罗汉床、梳妆台,多以竹木打造。除“新中式”之外,工业风、美式、日式等设计风格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所采用,即使是以宜家为代表的“北欧风”,也涌现出更多不同的品牌。
中国市场曾经可以说是宜家的一块“自留地”,现在怎么就长出了这么多杂草呢?
“北欧风情”不是天生,是构建的结果
宜家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北欧风”设计,其实是很取巧的。
所谓“北欧风”设计风格,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由于北欧存在极夜,森林覆盖率又较高,所以这一风格大多呈现活泼、明快、简洁的设计特点,同时又有较多原木、编织、鹿角等元素的参与。
北欧风的最大优势在于简洁,宜家尤其是这样。家具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基本都靠线条和几何形状来做出风格。宜家的仓储自提服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成功——去除了异形花纹与装饰,极度简洁的设计令家具更易于拆分和运输,顾客买到手后也可以很方便地按照说明书进行组装。
但简洁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风格的不明确,和复制门槛的降低。
无印良品与宜家的桌子,细部风格或有差别,但大体框架非常相近,还微妙地跟《茶馆》里的八仙桌撞了个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