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街头耐克促销,让这个对勾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天,济宁新贵和的阿迪和耐克在商场一楼搞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特卖会,宣传海报里是非常诱人的2折起。鞋子、马甲、衣服、裤子,少则一两百,多则三四百,到这些特卖场上买上两件衣服、一双鞋,也不是一件消费压力特别大的事情了。
看看脚下,今天我也穿了一双耐克的詹姆斯系列篮球鞋,而当前,耐克和阿迪仍是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运动服饰品牌,统计显示,两者共占中国运动装备市场份额1/3还要多。
恍如隔世,记得1997年前后,那时的阿迪和耐克简直是用来朝拜的,学生年代里,一般家庭的孩子一年买上一双旅游鞋,那都是一件非常值得幸福的事情。记得在老济宁师专的南墙有一家面积不大的李宁专卖店,那时走进去,看着动辄几百元的标价,被聚光灯照亮的鞋子和衣服,犹如飘扬的旗子一般的logo映入脑海。更多时候,回力、双星、奇安特等牌子,更是学生时代的标配。
在校园里,也有一些时尚少年开始穿着各种耐克、阿迪潇洒地奔跑在篮球场上,也许球技并不是那么特别,但是脚下那双熠熠生辉的鞋子,仿佛成了球场的主角。当年最火的NBA,还是公牛三剑客时代,一个个大对勾,是篮球少年最迫切的向往。记得那时候,拥有这双这样的鞋子,还要到济南的大商场里才能买到。高中时候,我的第一双阿迪篮球鞋就是专程坐大巴车跑到济南贵和买的。看着那些专柜里的篮球鞋真是爱不释手,经典的对勾和三道杠,仿佛对应的就是内心里向往的翩翩少年。买回来后,真是像宝贝一样的爱惜,睡觉时都恨不得放在床头,在学校里遇到篮球赛时,也会擦了又擦,有时走路不注意碰到一点,毫不夸张地说,真会心疼好几天。
那时在济宁,像耐克和阿迪的专卖店真不是太多,记得太白楼路的附中门口有一家专卖店,贵和和银座也渐渐有了专柜,平时周末逛商场,这里几乎是必须的目的地。那时的专卖店真是牛气,一年到头基本不打折,高高在上的运动大牌,真是距离普通老百姓很遥远,相比而言,李宁、安踏、361°等国产品牌反倒在这个三线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市场。
追风的少年,当时都喜欢追那部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樱木花道去店家讹来的那双乔1,也是让很多济宁孩子第一次知道了这个耐克旗下的高端品牌。再后来,科比、麦克格雷迪、罗德曼、皮蓬等明星专属球鞋款式,也成了大家课间的谈资和攒压岁钱购买的目标。
当时还有一种畸形的销售模式——A货,就是高仿的运动鞋,当时的核桃园街区和天马大市场是高仿鞋的天堂,被很多少年所追捧。这些鞋子多数来自制鞋大省福建省,外观看起来模仿的十分逼真,但是真正穿起来,“脚感”明显要差太多了,尤其是穿着这些鞋去打球,十分容易开胶,鞋底也不耐磨。所以,这些鞋子也仅仅是穿的一个样子,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大约是到了2006年前后,济宁街面上的这些运动大牌专卖店变得多了起来,商场里、繁华大马路上,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除了传统的耐克和阿迪,匡威、彪马、卡帕等运动品牌也变得丰富起来,这种供求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一时间,感觉街上穿对勾或三道杠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色彩也靓丽了起来。面对这种竞争,打折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商场里的专柜打折,到特卖区域的集中促销,老百姓穿这些大牌,也变得越来越平常。如今,打开谁家的衣柜,没有几件对勾或三道杠?
如果要玩logo默写比赛,相信不少人都能轻松画出耐克的logo。简洁却充满动感的勾型标志,和品牌口号“just do it”搭配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品牌的调性。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Colin Currie也认为,运动品牌在中国还有更深的市场可挖。比如,在运动服装领域,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巴西、英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消费潜能无限。“中国人对健身的态度远未到普及的阶段。随着健身项目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将在细分专业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服饰。”阿迪达斯在一些细分领域看到了新机会,并开始在中国设立服务于女性消费者的门店,所销售的商品也是女性消费需求最高的跑步及瑜伽系列。“到2020年该公司计划在中国将这种门店的数量增加到20所。阿迪达斯还试图将这种模式复制到更多领域,如足球、儿童等细分市场。
一方面是库存货品的清仓尾货,一方面是高附加值、精准送达的定制产品,针对不同需求,都能在大牌之下感受品质生活所带来的舒适。不可否认,一个极具着历史沧桑与传承的品牌,魅力不言而喻,让人无法抵挡。
齐鲁晚报 专栏作者 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