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蒙娜丽莎集团:二十余载匠人情怀让陶土浴火重生

蒙娜丽莎集团:二十余载匠人情怀让陶土浴火重生

蒙娜丽莎瓷砖 

原标题:蒙娜丽莎集团坚守质量与创新

二十余载匠人情怀让陶土浴火重生

最近,国内陶瓷行业的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屏——佛山陶瓷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通过,将于深交所上市;而前不久,蒙娜丽莎刚入围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名单。两大好消息接踵而至,蒙娜丽莎风光无限。

但是,曾经被视为高污染、高能耗的陶瓷行业何以能够通过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证监会的层层考核?是什么支撑着企业在获得省市两级政府质量奖后,又能向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发起冲刺?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走进西樵山下的蒙娜丽莎集团一探究竟。

卓越绩效管理显著 \u00A0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或许是因为已经有25年的成长经验,又或许是从国企改制而来历经多次管理提升,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蒙娜丽莎的“条条框框”明显多出很多。穿梭在光洁明亮的办公大楼,随处可见“全过程质量管理流程图”、“首席质量官责任图”“‘八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内控标准体系1196项”等字样和图表,让初来乍到的人一目了然,未见实物,心中已经给其质量加了分。

\u00A0蒙娜丽莎采用自动化设备对瓷片进行打包码垛。

而实际上,也正是这些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制度在蒙娜丽莎乘风破浪的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陶瓷生产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小心翼翼,哪怕只是一次降雨、一阵降温这些环境的改变都会对原材料、烧成带来波动,所以质量非常不好把握。”集团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块漂亮的瓷砖从原材料进厂开始要先后经历原材料检验—均混—配料—球磨—过筛除杂—喷雾干燥—压机成型—干燥—上釉、喷墨、打印、装饰—进窑烧成—抛光、磨光—分级检验等流程,方可包装入库。而由于矿物原料没有均化与标准化,受其本身的波动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存在不稳定性。

也正因为此,陶瓷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呼声最高。2010年开始,蒙娜丽莎先后导入6S管理模式、精益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细节上对企业的组织架构、领导力、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生产、服务等指标进行测评分析的系统性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以公司目前的拳头产品大规格陶瓷薄板生产为例,薄板尺寸大厚度小,在生产中的损耗率大,优等品一般只有七成,而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下,为了让生产管理细分化,集团特别划分出配料技术部、釉料技术部、研发部等部门,并将传统瓷砖90%以上的优等品生产率作为陶瓷薄板的生产目标。经过技术上的不断改进,陶瓷薄板的优等品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蒙娜丽莎人对每一道工序权责都非常清楚,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所有环节都遵守一个规定,坚决不让上一道工序有问题的半成品流入下一个环节,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序负责。”正是这样的“责任田制”让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宁愿降级蒙受损失 不让产品滥竽充数

即使是层层把关,但是成品出来后依然可能因为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品质,怎么办?这个问题,集团董事张旗康的答案是:降级,哪怕蒙受经济损失,也不能让信誉受损。

2010年,亚洲顶级体育赛事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蒙娜丽莎接到一笔200万元的订单,需要准备5000多平方米的“雪花白”系列优等品,这款产品特点就是像雪花一样白得晶莹通透,然而,由于原材料配比没有掌握好,最终的成品颜色略有偏差。当时,离交货期所剩时间不多,生产事业部领导都在犹豫要不要先交货,但是张旗康表态:“绝对不能让不达标的产品流出去。”为此,他下令将全部产品降级,并且重新排产烧制,直至新的产品达标并圆满交货。

这一做法与32年前的海尔砸冰箱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不久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检查发现全厂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这一行为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也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u00A0蒙娜丽莎生产车间一角。

蒙娜丽莎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和员工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是用质量与品牌去做企业。”这是董事长萧华经常提到的一句话。类似张旗康作出的降级决定,在蒙娜丽莎不只发生一次。以至于私底下有员工评价萧华、张旗康等高管为“完美主义者”。

为了践行完美主义,蒙娜丽莎专门设置首席质量官,肩负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与持续改进、公司质量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等六项重任;并建设有一套全过程质量管理,从原材料选择、验收,新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产品销售到成品分级入库等全过程都有一整套监控管理。

此外,为了让每一道工序都有标准可循,蒙娜丽莎还建立了远比国家标准严苛的企业内控标准,共有1196项,包括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有关负责人介绍,以陶瓷断裂模式为例,国家标准是35兆帕,蒙娜丽莎的内控标准为37兆帕,而实际上成品经常会达到40兆帕以上,模数越高,意味着瓷砖的承重性更强,不容易断裂。

“以前降级的多,现在降级的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松了质量要求,而是因为大家质量意识提高了。”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从上而下的坚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蒙娜丽莎人,他们中走出了以创新、专注、坚守为工作信念的佛山市首届大城工匠刘一军、具有模范效应的禅城区首届大城工匠萧华、“不放过毫厘谬差”的南海区首届大城工匠潘利敏,也走出了获得首届南海区政府一线班组奖的烧成三班。更重要的是,蒙娜丽莎获得世界ISO组织的肯定,在开行业先河推出陶瓷薄板之后的2010年,受邀参与起草世界陶瓷薄板国际标准。

曾有业内人士就此点评,“通过制定相关标准,以蒙娜丽莎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薄板在生产工艺技术、产业化水平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头脑风暴下金点子频出

失败的路径基本相似,但成功的方法却有很多种。蒙娜丽莎能够得到国内外同行和消费者的肯定,除了高管对质量的坚持,还有就是全员参与创新的热情。

蒙娜丽莎一直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成立了多个QC改善小组,提升员工的实操水平和技能等级结构。组员可以是分布在每条生产线上的工人,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善性意见;也可以是公司后勤的任何一个人、部门,为企业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往往都能得到公司一定的经济和精神奖励,而一旦得到实施,公司还将结合所创造价值再次给予奖励。正是公司对创新生产的重视,不断有来自“民间”的“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得到落实,解决车间生产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对车间生产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黑金花产品的研发成功与放后变形问题的解决。

烧成三班生产的黑金花版面属于深黑色色系全抛釉产品,大量使用了温度相对较低的黑色色料来提升版面的黑度,属于特殊版面,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约20%的针孔缺陷,产品合格率仅为80%左右。而这个问题被烧成三班的成员留意到,他们利用倒推方法发现问题主要出在压机、原料、釉线和技术等几个环节。于是,烧成三班大班长姚玉燕在与组员商量后向公司提交建议,最终将黑金花版面的合格率从开始的74%,提高到95.5%,针孔缺陷大幅降低。

旗开得胜之后,烧成三班又将目光投向了行业难题——瓷质釉面砖放后变形问题上。由于没有成熟和统一的监测预防方法,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蒙娜丽莎的相关生产线。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烧成三班QC小组于2014年初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攻关研究,通过反复试验对比,对瓷砖放后变形的原理再认识再学习,最后提出并反复验证了“光坯煮水法”监测抛釉砖放后变形的有效性。方法在公司全面推广后,放后变形问题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为公司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公司通过QC改善小组机制的运行,管理者可以听到来自工艺、安全、环保、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声音。可以说QC改善小组为员工展现个人价值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也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每个月都能收集到上百条改善性建议,采纳率达到70%。

烧成三班:一支高效率的战斗队伍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成立仅三年;但这又是一支久经沙场的队伍,大班长姚玉燕已经在蒙娜丽莎集团奉献了十几年,其他25个成员工作时间也不短;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支硕果累累的队伍,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质量目标,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公司先进集体,并获得2016年全国轻工业质量信得过班组、2016年度南海区政府一线班组奖。

\u00A0烧成三班成员合影。

这是一支有着高度责任心,进取意识强、凝聚力强、高效率的战斗队伍。组建三年来,这支26人的队伍以“最严格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为理念,坚定贯彻公司“产品追求零缺陷,服务力争一百分”的质量方针,持续推进“6S管理”和“QC改善小组”、合理化建议工作,落实绩效考核管理措施,解决了公司生产中多项生产技术难题。其中,“光坯煮水法监测预防放后变形”“木纹砖背纹的改进解决切割破损问题”“烧成冷却带温度调节提高砖坯断裂模数”等多项成果在全公司生产线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全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据统计,近两年班组生产产品平均优等率达95.6%,设备运转率达99.0%,本工序产品破损率0.62%,客户投诉率为零,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介绍,这支队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肯学习,肯钻研。一线班组人员文化理论水平、工作经验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大班长不仅给团队成员买来业务书籍,还经常利用每周一到周五下午的小组质量分析例会进行业务分析;每逢公司聘请专家教授来讲课培训,烧成三班的组员都会积极参加,并经常针对生产中有困惑的地方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建议。如今,团队成员中有1位线长参加了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合办的专业大专学习班,有2位工艺技术员则是陕西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在读生。

姚玉燕表示,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行业素有“生于原料,死于烧成”的俗语,由此可见烧成环节在瓷砖生产过程当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烧成三班将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不断解决本车间和公司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1992年8月28日,企业前身原樵东墙地砖厂正式投产,推出瓷质印花砖;

1998年,原集体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

1999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2000年,蒙娜丽莎商标注册成功,雪花白诞生奠定品牌形象;

2003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证书,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荣获驰名商标;2007年,业内首家推出大规格陶瓷薄板;

2008年,大规格陶瓷薄板项目荣获“国家建筑材料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

2009年,参与起草的行业标准《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和国家标准《陶瓷板》相继公布实施;代表中国建材工业参展“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

2010年,入选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创建企业;参与起草制定陶瓷行业ISO国际标准;

2013年,三大科研平台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5年,更名为“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先后荣获2015年度佛山市政府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南海区优秀班组奖;10000吨压机正式上线投入生产;实现纳税与利润双双突破两亿的目标;

2017年,引进亚洲首台超大吨位16800T压砖机,成功压制出1200×2400mm陶瓷大板,领先同行。

文|记者吴蓉 通讯员林颖欣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