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清风惠民”带给老百姓新感觉
“真没想到‘清风惠民’工程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一下子吹倒了我们村的5名村干部。”海安县李堡镇曹园村村民没想到的是,村里少数村干部2年前以招工引劳名义侵占集体财务的违纪事实,会被翻“陈年旧账”。
今年4月中旬,海安县在全县基层村居站所启动“清风惠民”工程,以零容忍态度严格审查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以精准监管、积分管理、强基行动等创新举措,将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到农村最基层,让村民切身感受到正风反腐带来的新变化、新风尚。
精准监管,惠民补贴更清楚
将“精准”要求贯穿“清风惠民”工程始终,海安县纪委执纪审查人员做到在查短板、找漏洞中精准识别、在摸清“三资”家底和惠民政策落实时精准核查、在发现问题线索时精准锁定。
县纪委农村第二工作室在核查海安开发区五坝村青苗费补偿款发放时,发现部分村民领取的青苗亩均补偿费用不一致。经过精准核对账册与现场查看田地,原来是村干部将公用面积的青苗费和土地补偿费混杂在村民的青苗费补偿款中,再从中提留部分费用发放给村干部作为“辛苦费”。目前,所涉及的4名村干部已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随着“清风惠民”行动的渐次深入,一批群众反映的紧迫、利害问题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类案件79件,移交问题线索121条,涉及土地征收流转、村级“三资”管理、惠农补贴发放等领域。
“现在的惠民补贴,笔笔清晰。”在海安开发区立发桥村村务室,前来办事的村民举着“一卡通”说,以前的“糊涂账”已经不复存在。
积分管理,财务公开更主动
“村务公开栏是我从家到田地必经的地方,现在的公开栏更有‘看头’了!不仅固定在每月5日更新村级账目,而且在支出栏里具体到每一项支出的时间、用途和经办人。更让我高兴的是,在支出项目里,不再是过去笼统的办公费、维修费什么的,而是买了几袋纸、几支笔,都一清二楚了。”曲塘镇崔母村村民老崔盯着村务公开栏向旁人介绍。
阳光晒权,公开账务,强化源头防范,是“清风惠民”工程中将廉政风险关口前移的着力点。除了主要负责人“四个不直接分管”、村级重大事项“四议四公开一监督”等制度上墙外,更是推出村级“权力”的核心——财务账目必须亮相明底,自觉接受村民的贴身监督。
海安出台了《关于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积分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将量化积分打造成村级“廉洁指数”,促进全县210个行政村的廉洁综合排名“村村通”。
“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村民对村级财务的切身关注,在积分管理和村民监督的双重促动下,财务和村务公开都走向常态化、制度化了。”曲塘镇党委副书记张忠宏说。
强基行动,村民办事更便利
“为民不亲”“为政不律”,这曾是大公镇星河村村民对村干部的评价。“看病后报销农保费用,到村里的为民服务中心领社会保障卡时,一连几趟都遇不到人。下午四点就早早地关门了,让我们这些打工的怎么能请假领卡呢?”一位村民曾向12345投诉道。
在海安,融进正风提效元素的强基行动不仅促进了村干部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是带来了融洽的干群关系,赢得了村民的赞许和称道。
通讯员 姜小兵 张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