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重阳节,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像我父辈、祖辈般衰老的人们。
建国初期宽松的生育政策,造就了膨大的人口红利,无数像我父辈这样的人,用汗水与消费创造出中国改革开放后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国速度”。
如今他们老了……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29%。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人口总量的1/2。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伴随着他们的衰老,中国又一被称之为“银发经济”新兴产业随之诞生。
“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养老目标是“城市日间照料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到45张”,即到2020年我国养老床位数量应在800万张以上。当前,城市日间照料社区覆盖率70%,农村覆盖率为37%,整体床位缺口高于200万张。
与之共同向前的还有,养老观念的转变。
杨恕在养老机构任职多年,现就职于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从2013年我们第一家老年公寓项目在北京亦庄开业,到2017年全国十余个项目落地开花,四年的时间内,我们明显感觉到客户的咨询量、来访量的持续、显著上升,入住速度也大幅度超过我们的预期,椿萱茂亦庄老年公寓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达到满入住的成绩。”杨恕认为,这充分说明北京市以及全国老人的养老观念在发生悄然变化。
“这个变化的发生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快。机构养老的新潮流正在逐渐普及,并成为思想自主,渴望提升晚年幸福指数的老人的养老选择。”杨恕称。
房企、险资等企业大规模入驻养老领域,针对老年人群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以北京万科的养老业务为例,第一类是机构型,以怡园光熙长者公寓为代表,对应的客户以护理型老人为主,对专业的护理康复甚至医疗有较强需求。
第二类是社区型,以嘉园长阳长者中心为代表,主要服务社区周边的客户,以自理型老人为主。
第三类是持续照料的综合型,主要提供全龄长者的照料方案。
那么哪类产品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呢?
“其实,这三类产品就是由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而诞生的。”北京万科养老相关负责人称,没有最适合的产品,老年人家庭结构、想法、身体状况不同,需要的产品也不同。
简而言之,能自理、不想离家,便是社区型;不能自理,便是机构型;可以部分自理,并需要更高的养老环境,综合型。
“老年人的生活并不是到养老的时候主动需要去做生活的改变,而是因为生理与机能的变化,不得不去适应和调整。”上述北万养老负责人表示,因此万科努力保留老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朋友亲情,邻里关系;同时也将在养老服务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服务。
产品虽好,价格却让普通人群望而却步。目前,上述房企运行的养老机构收费7000元/月。
收费模式主要为“房租或床位费+护理(服务)费+餐饮等其他费用”,完全能自理的老人费用最低,然后依据老人需要增加护理的程度相应调整,需要特殊护理的失智老人每月费用要到一两万元。
虽然定位高端,但开发商运营的这些项目目前基本一房难求,想要入住的老人大都需要排队。
“目前养老行业还在发展初期,市场远未饱和,养老机构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我相信一方面随着更多的机构落地运营,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对养老政策的制定,中低端收入人群一定也能通过更多样的方式享受到高端养老服务。”杨恕称,比如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和落地,就可以解决需要护理的中低端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也都推出了辐射周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这也是政府倡导并积极推进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明年预计开放的项目,是公建民营模式,服务于中低端需求。做养老不与ZF合作,很难长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