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A0给“斗谷篮”涂上油漆,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进入婚庆旺季,东莞桥头镇老街的传统婚庆用品店“大放异彩”,尤其是结婚不可或缺的“斗谷篮”分外抢手。
编织传统竹织品曾是桥头老街的主打手工业,有数十家竹织铺、近百名织篾工人,后来竹织成了夕阳行业,全市会做这种“斗谷篮”手艺的人不多。而多年来邓伯稳一家一直在坚守这种祖传的工艺,如今桥头老街只剩下邓伯稳一家老字号了。稳叔说,最近这些传统婚庆用品销量火爆,特别是其中的 “斗谷篮”供不应求。每天来买篮的客人络绎不绝,同时他还接到不少市内外的订单,稳叔一家人及他的工人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就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在赶着编织“斗谷篮”。
“在旺季,农历八月多,结婚的人比较多,一到吉日就很多人来买。买篮,买嫁妆等等。特别是花篮(斗谷篮),结婚买的,女家买两担,买两只作为一担,用来担饼给娘家吃。”稳叔家人告诉记者,虽然现代的结婚礼仪五花八门,但是传统的婚娶习俗还是有不少人尊崇。
斗谷篮的制作并不是很烦琐,先把砍下的竹子去毛皮、分别劈成竹块、竹篾,然后再一片片地有序地编织,同时在篮上编织上好看的图案,最后再均匀地抹上几层防水桐油和油漆,这样一个个斗谷篮就顺利完成了。像在斗谷篮上织出大红“喜”字,寓意喜气洋洋、福禄双喜。记者秦小辉、通讯员赖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