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i健康·重阳丨老了,您真的耳聋了吗?

i健康·重阳丨老了,您真的耳聋了吗?

I 

再过3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在这个老龄化正在到来的时代,在这个老人们越来越受到关注、关爱的社会,在这个老人们越来越健康的日子里,浙江新闻客户端生活频道·i健康专栏,推出“i健康·重阳”专题,每天关注老人健康的一个问题,以向老人送上重阳节的敬意。编者

人老了,就一定会耳聋吗?未必!有些老人,只不过是听力下降而已;而另一些老人,依然耳聪目明。

就目前来看,常见的引起听力下降的疾病有很多,比如外耳疾病就包括外耳畸形、耵聍栓塞、异物、新生物、外耳炎症等;中耳疾病包括鼓膜穿孔、中耳炎、新生物、鼓室硬化、听骨、链断裂、退行性改变等;内耳的耳蜗病变;其他还包括听神经病变,听觉中枢病变等。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认为,在老年人的听力问题上,很多人起码有几个误区:

误区1:听力不好是老化所致,是生理正常现象。

“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想法。我们都说‘耳聪目明’,双耳听觉良好便是身体状况良好的一种表现,有很多身子骨硬朗的老人听力都很好。”

陈志凌提醒:如果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应及早进行听力测试、明确诊断,合理选择助听装置并科学验配。如果不对老年听力障碍者进行听觉干预,长期下去会加速听觉功能退化,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2:人老了,听不到声音也无所谓。

陈志凌说,有不少到他这里看病的老年人在得知自己听力受损、极可能耳聋时,都表示:自己这把年纪,即便真的听不到也无所谓。

“其实,老人家只是害怕治疗会给子女增添负担。”陈志凌表示,在没有接受治疗之前就放弃,会失去治疗时机,若真的因此丧失听力,反而会增加子女负担,届时子女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老人。而且,若能较早接受治疗,佩戴助听器等辅助工具,不仅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缓解家人与老人对话的音量强度,免遭声带病变的困扰。

误区3:配戴助听器,听力会越来越差。

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喜欢佩戴助听器的原因之一。助听器的构造原理来源于收音机,事实上它所起到的作用大部分是放大音量。最早的助听器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只能做到将声音放大,却无法分析音频中的人声与杂声,因而会导致有些人无法适应,并造成一系列听力下降的现象。

陈志凌说:“有些耳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听不到低频率的声音,若购买的助听器只放大高频率声音,佩戴者仍会听不清;而有些耳聋以高频陡降为主,即听不清高频率的声音;有些属于平坦型,日常的音量都听不清。因此,必须根据不同耳聋类型,选择合适的助听器。”陈志凌建议,老人若无法确定自己该选择哪种助听器,应该到医院听力室做相关监测,由医生和听力师共同确定。

现在的助听器已经数字化,能够降低噪声,提升语音清晰度,不再是以前那种人声杂声一并放大的效果。助听器种类很多,有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在外形上,助听器也越发隐蔽,甚至可以隐藏在耳道中。若能带上经专业助听器验配师验配和跟踪调试之后的助听器,并度过1~3个月的适应时期,听力水平基本可以保持稳定。

“助听器只是帮你去听声音,再高端的助听器也不能达到真耳朵的效果。因而,大家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要适当。选择了合适的助听器后,使用助听器也有很多讲究,要坚持助听器适应性训练,才会像适应假牙一样慢慢接受这一助听装置。”

陈志凌认为,助听器该怎么用大有讲究:

使用助听器,必然经历较长的适应和调整过程,建议患者先在安静环境中佩戴和使用;出现疲劳时,暂时减少佩戴时间,逐步适应后再延长佩戴时间,直至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都能达到理想的聆听效果。最开始的几星期,切勿在嘈杂地方如超市、车站等地方佩戴助听器;

慢慢延长佩戴助听器的时间,最初数天中每天1~3小时,出现疲劳时,应该把助听器取下休息数小时,以后逐日延长佩戴助听器时间;

注意控制助听器的音量,不要调得太高;

要让助听器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如果短期内达不到舒适的程度,可请助听器验配师做修改,集中精力聆听想要听的声音,通过训练接收那些使人愉快的声音,忽略令人恼怒的声音。

“尽管老年性耳聋的完全治愈现在还存在困难,但通过尽早发现与积极治疗,还是可以起到较好的延缓效果。只是有许多老年人在初发病的时候不够重视,对自身听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才延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期。”陈志凌说。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