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最新交出的季度业绩,让主动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们应该很不爽。
这几年快消行业不景气,跨国公司在主动投资者面前很难扬眉吐气。主动投资者是一帮捡便宜的人,趁着大牌公司股价低迷,低成本大量买入这些公司的股票,以股东的身份向管理层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公司发展方向,提升公司利润表现。虽然不是大股东,颐指气使胜似大股东。
雀巢的高管现在就面临主动投资者在屁股后面抽鞭子的局面。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雀巢实现了665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下降0.4%。
虽然还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前景很难有改善,雀巢表示,预计2017年公司营业利润率将下滑40-60个基点,因重组成本增加。其还表示,今年全年公司的自体营收增速应该持平于前九个月2.6%的增速,低于去年3.2%的水平。
跟其他快消品公司差不多,雀巢这几年日子难过,首先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同时,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化,喜欢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偏爱有机食品,对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食物避而远之。
面临压力的雀巢破天荒的在今年1月选择了一个不是在雀巢土生土长的外部首席执行官Mark Schneider,提出了年均有机增长(撇除汇率因素)5%―6%的销售目标。现在看来,今年是完不成新制定的目标了。
主动投资者正在给雀巢的高管施加很大的压力,让雀巢尽快做出改变。今年6月,一家名为三点(Third Point LLC)的机构买入了雀巢公司1.25%的股票,要求雀巢出售非核心资产,比如持有的玉兰油股权。
雀巢已经宣布将出售在美国市场的糖类业务,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
另外,雀巢启动了股份回购业务,另外还将加大对其核心业务如宠物产品、婴幼儿产品、咖啡业务和瓶装水的投资,涉及资金将达到204亿美元。
为了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雀巢还小规模的试水收购草本食物生产商Earth Foods,收购了咖啡连锁店Blue Bottle的大部分股权。
这些改变和动作不可谓不大,但是主动投资者们不是那么好应付的,不能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回报,高管们将首当其冲为业绩低迷负责,丢掉饭碗不会让人意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