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破“终身制”才有“金牌”景区)
\u00A0\u00A0\u00A0\u00A0楚天都市报讯\u00A0□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u00A0\u00A0\u00A0\u00A010月10日,湖北省公布我省A级旅游景区“红黑榜”。黄鹤楼、三峡人家等15家景区荣登“红榜”,梁子湖、洪湖蓝田等16家A级景区则列入“黑榜”,分别被取消等级、警告并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本报昨日报道)\u00A0\u00A0\u00A0\u00A0湖北这次公布A级旅游景区“红黑榜”,摘掉一批A批景区的牌子,既是顺应市场要求,也是促进良性竞争。无论是上红榜还是黑榜,都是压力,也都是动力,能促使景区不断完善设施、改善服务。上了黑榜的,别怕脸面无光、收益受损,要知耻后勇,努力改进;上了红榜的,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流动灵活的机制,不仅增强了景区优化的内生动力,让景区努力做到自我净化、自我约束,更通过每一处景区建设的加强,提升湖北旅游质量,凸显“灵秀湖北”的魅力。\u00A0\u00A0\u00A0\u00A02015年至2016年,因为安全隐患、卫生服务差、秩序混乱等原因,全国有十几家5A景区被摘牌,经济效益和地方形象双双受损。2017年国庆中秋假期,湖北省旅游收入超过300亿元,排名全国靠前,旅游已经成为湖北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和经济支撑。作为旅游收入的主力军,打造优秀的A级景区更是当仁不让,对于湖北省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湖北目前有A级景区三百多家,坚持公布“红黑榜”,勇于摘掉“A级”牌,标本兼治,遏制乱象,整饬秩序,正是打出修炼自身、未雨绸缪的“组合拳”,让湖北旅游赢得更多发展先机。 \u00A0\u00A0\u00A0\u00A0打破“终身制”,高悬“红黑榜”,景区建设才能警钟长鸣,游客才能玩得舒心惬意,一地美名才能传遍四海。这是多赢之举,更是美好愿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发挥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红黑榜”奖惩措施,及时公布被摘牌景区的整改情况,多倾听游客的声音,真正以“用户思维”推进景区建设,打造出更多“不会黑”的优秀景区,从而擦亮湖北旅游的金字招牌。
(原标题:打破“终身制”才有“金牌”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