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点点鼠标“秒控”被执行人财产

点点鼠标“秒控”被执行人财产

点点 

2017年3月2日,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正式启动。 李裔杰摄

“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去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重点地区之一后,上海法院立下了“军令状”。

时隔一年有余,上海法院交出的答卷是:仅今年上半年,受理执行案件7.31万件,执结6.6万件,同比上升11.02%和6.08%,执行质效位居全国法院第一。而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海法院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助力。

据悉,今年3月2日,上海高院正式成立了作为全市执行工作信息化管理中枢的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随着这个掌管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中枢的逐步成熟,执行工作的智慧之网编织成型。

“解决执行难问题是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上海下决心仅用两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一难题,这不仅需要一个符合实际的顶层设计,还需实施内外并举的改革手术,达到标本兼治的改革效果。从目前一年多的攻坚情况来看,要全面实现既定目标还是能够乐观其成的。”近日,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通过开发应用“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执行案件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从源头上解决了执行人难寻、执行财产难找、执行案款底数不清、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执行案件、执行节点、财产查控、移动执行、信用惩戒……”在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所有与执行有关的选项一字排列,只要点击分类项,相关数据指标就会迅速呈现。

这同时也是上海法院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每天的工作界面。

据悉,上海法院从2013年起便开始研发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目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后,该系统包括了执行流程管理、执行查控、执行案款、执行分析、执行威慑、执行公开、移动执行、执行监督、执行指挥管理等九个子系统,具有近百项功能,基本涵盖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前,我们都是通过文字材料上报或者电话沟通的方式了解全市执行情况,常常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现在通过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全面了解全市执行工作数据。”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现场负责人王磊向记者介绍说。

据统计,上海全市22家法院,日均执行收案达600余件,日均收、发执行案款3亿元左右。

王磊熟练地点击鼠标,大屏幕上立即逐项出现了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结、存”的数量、执行专项治理的进展状况、执行案款数量等数据和指标。

记者了解到,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帮助每位执行法官处理日常繁琐的台账工作,还能促进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内外监督。每天,执行指挥中心通过系统查询到执行案件全过程各节点的信息,法院内部是否存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不规范办案等问题一目了然。

此外,该系统中的执行案款管理“e号通”系统对执行案款采用“一案一人一账号”,为每位被执行人分配一个单独的专属账号,实现了案款与案件的精确对应,将每笔执行案款的收发情况即时推送给承办法官和当事人,让案款发放全程公开、全程留痕。

不仅如此,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还提供了执行案件的17项56个执行公开信息,通过12368热线、短信、网络、微信、微博、诉讼窗口等多个渠道向当事人或社会公开,并且将执行流程中的31个重要节点,主动向当事人推送信息。今年1月至8月底,仅12368平台发送的执行短信就达377000余条。

“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用‘看得见的力量’对执行行为有效监督,从而减少失范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最终有助于彻底解决执行难。”上海高院执行局局长鲍慧民说。

以往的执行,常常被称为“马背上的执行”,大量的被执行财产查控工作需要执行法官马不停蹄地前往房产交易中心、车管所、涉案财产现场等进行现场查控,所以在法院各部门中,执行法官出车最多、出差最多。

如今,这一“马背上的执行”方式正在悄然转变。

上海松江法院执行局的张怡婧长期负责执行财产的查控工作,现在的她只需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相应财产的网络冻结和扣划。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被执行人财产及时迅速查控,给我们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张怡婧很是欣慰。

据悉,上海法院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以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核心、以立案后自动发起上海高院“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补充,建立了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提供对执行案件财产查询、冻结、扣划等的操作与管理,并且按财产查询、冻结、扣划的期限要求自动提醒承办法官或协作查控单位的相关人员。

如今,借助这个执行查询系统,执行法官可以足不出户地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彻底改变了过去“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执行模式,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也减少了协助执行单位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执行成本。

以查询4个账户行车50公里计算,上海高院目前已完成2091万个账户的查询,需行车2613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534圈。

此前,跨省市查控通常会遇到财产被转移的情况。上海市杨浦区法院执行局法官瞿雅睛对数年前的一次异地查控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有个执行案件的被执行财产在外地,我们一查到这笔财产后就赶赴当地进行查封。当我们赶到时,财产却已经被转走。”

记者了解到,现在凡是碰到这种跨省市的查控事项,执行法官们可以通过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直接委托外省市法院代为执行,该中心成为了上海法院执行条线与全国各省市法院执行部门之间沟通联系的绿色通道。

自从今年5月22日正式上线信息化委托执行系统后,截至8月27日,中心累计对外省市委托执行事项244件,接受外省市事项委托累计687件,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提升了办案效率。

除跨省市的异地委托外,中心还通过整合全市三级法院的执行案件相关信息和执行力量,探索上海市中环内外各区之间的跨区委托执行工作,如果财产查控等执行事项跨越中环内外的,可以委托执行事项办理的所在区的法院执行局代为办理。

“被执行人涉执案件1件,涉诉案件7件,查控信息两条……经评估,该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为83%。”在接到一位法官要求查询被执行人陈某的信息请求后,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登录上海法院执行大数据分析系统,输入信息,被执行人陈某的履行评估能力模型图迅速形成,图中既有陈某在法院的其他案件情况,也有他名下的房产状况、银行卡、消费情况、社会关系等重要信息。

记者了解到,在执行大数据分析系统中,每个案件的执行流程被分为37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的进展状况都在系统里一清二楚,执行案件办到哪一步,哪一步耗时多久,均能看得清清楚楚,法院内部是否存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不规范办案等问题也一目了然。节点信息均向当事人公开,当事人可以随时查询案件进展,跟踪督促执行,提高流程的公开性、透明度。

“通过这套系统能对案件能否顺利、足额执行进行估算,监测失信被执行人动态,预测执行工作态势等,从而促进执行效率的提升,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王磊表示,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还通过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限高令、曝光台、失信名单、限制出境、网上追查、拘传、罚款、拘留、拒执罪等多种措施,并予以全程记录、跟踪与提醒管理,这些举措加大了信用惩戒工作力度,起到了有力的威慑效果。

同时,依托上海高院与45家有关单位、部门签订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合作备忘录》,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与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每日对失信名单信息进行自动推送,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嵌入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自动实施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招标投标、旅游度假等方面的限制惩戒,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实现执行方式的深刻变革。

上海高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有38900余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00余人被限制出境,32700余人被限制高消费。在上述失信惩戒措施的威慑下,共有5100余人自动履行了执行义务。

信息化与执行工作高度融合,上海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智慧之网已越织越密。崔亚东表示:“上海要以建设‘数据法院’、‘智慧法院’为契机,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数据多说话’的工作思路,促进信息化与执行工作的高度融合,努力提高执行效能,全面实现执行工作现代化。”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