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10时,夜色苍茫。东荆河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下,像往日一般平静。此时,张沟白庙站水位33.47米,超警戒水位1.07米。
堤上,不时有巡查车辆呼啸而过,车灯下满是夜巡人的身影。记者穿上胶鞋,带上手电筒,跟随张沟镇防汛干部夜巡东荆河大堤,体验一线防汛人员的辛苦和责任。
巡堤,从殷家槽坊开始。堤面上,豆大的光点连成一条线,看不到头尾,延伸至夜的深处。“这是巡堤照明的马灯,一座灯下就是一个人。”随行的镇大人副主席李军红介绍,目前全镇8.73公里的防守段面,按照20米一人一灯,630余名干群日夜守护着大堤。
“要不断走动,反反复复,仔仔细细。”殷家槽坊属于迎流顶冲险段,东荆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洪水直接冲刷堤面。领头巡查的杨庄村村主任黄水生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拿着铁锹,沿着上下两条查险通道来回观察,不时戳戳堤面。“我们这一班是晚6点到凌晨12点,守大堤就是守家园,一刻也不敢马虎。”他说。
沿着河堤走,蚊虫追着灯光飞舞,透过树丛可以看到对岸洪湖市的夜巡光束。李军红告诉记者,堤面的草丛中蚊虫更多,在难熬的下半夜,还会有讨厌的蛇鼠突然出没,吓得人大跳,不过可以赶走疲倦。尽管大堤上条件艰苦,却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白天还好一点,晚上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光源,所以要特别注意。”穿过白庙大桥,巡至马口闸,值守人员正在观察闸口水位。马口闸是进水闸,当东荆河水位上涨过快,闸门内外水位差过大时极易被顶开,必须抽水反压,保证内外水位落差低于6.5米。
74岁的先锋村老党员张明山与3名防守人员,被安排坐哨,负责守住闸口附近的两处剅闸,保证反压的水位不下降。“号召群众上堤防汛,党员先得冲在最前面。”10月3日上堤以来,张明山已经轮岗值守了三天四夜。
“最关键就是要看剅闸处,如果有浑水流出,要立即报告指挥部。”棉花林下,张明山坐在草垛上,眼睛盯着剅闸出水口,身后堆着随时准备抢险堵口的沙袋。
过了马口闸,前面便是王小垸。与堤上的平静不同,垸内防汛大军正在挑灯夜战,抢筑子堤。巡完全镇防守段面,已是深夜12时,指挥部传来实时水情,白庙站水位33.45米,略有回落。
“水位还在警戒线以上,预报上游会有降雨,我们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李军红告别记者,还要原路再巡一趟。“水不退,人不撤。”堤边哨棚上的标语,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夜色中,几束灯光刺破漆黑,不断向前。回望堤上,星火点点,昏黄的马灯连成一条长龙,发出温暖的光。堤内,微风裹挟着田野的气息而来,稻香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