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上工厂店的APP里,用户上传自己的尺寸数据,不用多久,独家定制的鞋就从生产线上“走”下来。这般神奇的智能生产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如今宁波慈溪的一家企业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操作。
“在我们的APP里,消费者上传自己的数据,我们连通全成型电脑横机的控制系统,上传至生产线,1小时后,定制鞋就生产好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这样介绍着自己的产品,他透露,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四年一届的纺织机械展上,“慈星”亮相了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全成型电脑横机,当时全球只有两家企业可以实现。
这般还处在概念中的定制鞋一直是各类鞋类生产商目标研发的产品,尤其是运动市场中,大牌体育明星穿着的都是各大品牌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专属鞋款。不仅尺寸完全相符,而且鞋中各种设计都是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一一匹配。
一双定制鞋对运动员有多重要,看看今年CBA赛场易建联和联赛赞助商李宁闹出的矛盾就知道了。根据运动员的说法,如果鞋不合适,长期劳损的脚踝很容易受伤,这对任何喜爱运动的人来说都是一大心病。
但对普通人而言,得到大品牌的特供定制鞋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诸多品牌都在研发相关的科技,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企业提供相应的定制服务,但如何降低成本,节约定制的生产时间一直是最大的技术瓶颈。
而慈星公司研发的全成型电脑横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用了3年时间研发,终于在今年8月,第一台全成型电脑横机成功完成。虽然听起来有些绕口,但这台机器的核心概念并不复杂,就是彻底淘汰鞋制作过程中的缝制工艺,让鞋面和鞋身同时织出。
“传统的鞋面制作后要和鞋底进行缝合,这个工程都是由缝工完成,正常情况下,一个缝工一天能生产10双鞋,但用新的机器,一个人一天能生产100双,相当于节约了90%的人力成本,单人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10倍。”孙平范说。
在孙平范眼中,省去缝制环节,给行业带来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这样的技术,阿迪、耐克都在研制,但如今浙江的慈星已经率先突破了瓶颈。
率先完成工艺突破的慈星如今已不再将眼光局限于为工厂提供制造设备的供应商,而是直接将目标瞄准消费者,利用成型的定制流水线打通生产链的全部环节,其已经成型、销售额过千万的工厂店APP就是成功的尝试。
记者了解到,目前慈星正在和体育厂商、赛事主办方进行进一步协商沟通。“省内体育赛事如此之多,对于我们而言算是很好的契机。把鞋子‘穿’到各项比赛中去,不仅提高了我们这项产品的知名度,也是为浙江体育做一份贡献。”孙平范表示。
事实上,这双科技范十足的鞋子只是浙江体育制造业走在前列的一个缩影。目前,江山的羽毛球制造、杭州、宁波等体育企业的APP开发在国内都具备了很高的知名度。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姜建成告诉记者,在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占得比重相对较高。目前,浙江的体育制造业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形式,逐步向智能化、多元化,并且高附加值的形式发生转变。他认为,在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的浪潮中,如何在创新的风口抢滩登陆,浙江企业未来将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