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A0\u00A0\u00A0\u00A0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脚下,是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基地所在。这里,树木错落成荫,厂区鲜见扬尘,自动化生产车间干净明亮。在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蒙娜丽莎入选绿色工厂,成为陶瓷行业中两家入选企业之一。
\u00A0\u00A0\u00A0\u00A0在这之前,蒙娜丽莎已经获得了多个“绿色勋章”:连续两年获评佛山环保诚信企业(绿牌企业),去年集团旗下4款产品成为陶瓷砖品类当中仅有入选的绿色设计产品等。
\u00A0\u00A0\u00A0\u00A0这背后,是蒙娜丽莎在2005年起开始不断加大的环保投入,“十年来,蒙娜丽莎没有把更多的钱用在增加生产线、增加产能规模上,而是投入于环保治理当中。”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说,在蒙娜丽莎看来,环保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整个蒙娜丽莎人的行为准则。
\u00A0\u00A0\u00A0\u00A0因此,投入全自动生产线、研制更环保的陶瓷薄板、建立更严苛的内部环保标准,蒙娜丽莎在一步步丰富绿色工厂的内涵,“绿色工厂绝不止于种花草树木,而是贯穿于环保管控和治理的全过程。”张旗康说。
\u00A0\u00A0\u00A0\u00A01196项标准??制造出“绿色”陶瓷
\u00A0\u00A0\u00A0\u00A0走进蒙娜丽莎陶瓷薄板示范车间,绿色通道光亮如镜,窑炉生产线被“装”到一排像高铁车厢般的红色箱子内,再也看不到纷乱复杂的管线;坯体通过自动化运输线自行“转场”,机器臂灵活地抓起生产线上的陶瓷薄板,转个“头”,稳稳地放至指定区域……
\u00A0\u00A0\u00A0\u00A0在这里,全新的工艺布局、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干净整洁的生产现场,能实现“工人打着领带穿着西装上班”,直接颠覆了人们对陶瓷生产的印象。
\u00A0\u00A0\u00A0\u00A0这条国内最早的陶瓷薄板生产线,正是“绿色工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能效的同时,改善了整个作业环境。而在这条生产线上生产出的陶瓷薄板,同样以“绿色”为核心。
\u00A0\u00A0\u00A0\u00A0一块长2.4米、宽1.2米的陶瓷薄板,其表面的大理石花纹几乎能以假乱真,但厚度却“薄如纸翼”,仅为5.5毫米。在性能、款式都与普通陶瓷板无差别的情况下,陶瓷薄板很好地实现了“节能、减材”的“绿色制造”。
\u00A0\u00A0\u00A0\u00A0蒙娜丽莎提供数据显示,同样1吨的原材料,只能生产23至25平方米的普通陶瓷,而陶瓷薄板的产量却能达到83平方米。此外,在生产过程中,数据显示,综合能耗能减少50%以上,废气、烟尘可减少64%以上,废坯废渣等更可减少70%以上。
\u00A0\u00A0\u00A0\u00A0“‘绿色工厂’的一个核心,就是做到生产过程资源节约、能耗降低。”张旗康说。如今,自动化的生产线、更“绿色”的陶瓷薄板和陶瓷大板正成为蒙娜丽莎的发力方向。
\u00A0\u00A0\u00A0\u00A0而这种“绿色制造”正贯穿到生产制造和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中。
\u00A0\u00A0\u00A0\u00A0陶瓷抛光车间一直是粉尘和噪声污染最集中的车间,“但蒙娜丽莎敢在抛光车间中用地板漆,且保持地面干净。”张旗康介绍,蒙娜丽莎还非常重视工人的职业健康,即使在车间采取了减噪措施情况下,依然会要求工人戴上专业级别的防护口罩和耳塞。
\u00A0\u00A0\u00A0\u00A0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蒙娜丽莎还导入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八大质量管理体系。截至今年9月20日,在蒙娜丽莎“绿色制造”体系中,“仅仅是一块瓷砖、瓷板的生产,就有1196项标准的约束。”张旗康说。
\u00A0\u00A0\u00A0\u00A0环保内控指标严于国标??“绿色工厂不止种花草树木”
\u00A0\u00A0\u00A0\u00A0生产过程、产品标准达到“绿色化”,并不是“绿色工厂”的全部。在张旗康看来,这一外延其实非常丰富,还包括了环保指标、厂容厂貌等一切“看得见”和“看不见”方面。
\u00A0\u00A0\u00A0\u00A0在蒙娜丽莎的总部工厂内,绿树成荫,大货车来往进出,却不见扬尘。“我们会将供应商管理纳入内部制度中,进出的原料运送车辆有相应规定,待卸货后,我们会对整个车身、车底盘进行清洗,才会允许开出厂区。”张旗康说,这一系列措施,也是为了控制扬尘颗粒物。
\u00A0\u00A0\u00A0\u00A0蒙娜丽莎内部规定,厂区内扬尘颗粒物要严控在每立方米1毫克之内,而一般的公路扬尘颗粒物含量都达到了每立方米3毫克。
\u00A0\u00A0\u00A0\u00A0对于环保的严控,使得蒙娜丽莎多项环保内部标准要远严于国家标准。
\u00A0\u00A0\u00A0\u00A0张旗康举了个例子,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三个指标,国家排放标准分别是不能高于30mg/m3、50mg/m3及180mg/m3,但在蒙娜丽莎,这一标准分别被定为10mg/m3、20mg/m3及95mg/m3,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更低,真正实现行业超低排放。
\u00A0\u00A0\u00A0\u00A0末端排放被严格控制,但其实,这一环保治理早延伸至前端和中端的管控及质检过程。生产污水已在厂区内实现了自我循环,达到0排放;陶瓷的废坯、废釉、废渣则会被进行再造利用,融入到坯体配方中,同样实现0排放。
\u00A0\u00A0\u00A0\u00A0在蒙娜丽莎,环保技术设施和全面环保治理体系化的一体化工程已建立,“而这种力度在整个建陶行业是少有的。”张旗康说,环保已成为企业管理和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u00A0\u00A0\u00A0\u00A0正因此,在蒙娜丽莎的环保机制中,主管人员的环保考核指标直接与其工资、奖金挂钩;蒙娜丽莎也是南海区第一家在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实时检测系统的陶瓷企业;而为了进行烟气综合治理的提升,蒙娜丽莎光在西樵、清远两个基地排放口上的改造投入就达到1.2亿元。
\u00A0\u00A0\u00A0\u00A0相对应的,是近十年来,蒙娜丽莎没有把更多的钱用在增加生产线、增加产能规模上,而是投入于环保治理当中。
\u00A0\u00A0\u00A0\u00A0技术创新填补空白??争当陶瓷业环保“状元”
\u00A0\u00A0\u00A0\u00A0在环保上的坚持,也正得到更多回报。
\u00A0\u00A0\u00A0\u00A0除了入选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制造名单外,蒙娜丽莎已连续两年获评佛山绿牌企业,成为行业中的“绿色标杆”。
\u00A0\u00A0\u00A0\u00A0这些荣誉的获得并不简单。张旗康介绍,在绿色工厂的评选过程中,相关专家团会在企业进驻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时间,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过后还会进行复查。1500家陶瓷企业中,最后仅有两家入选。
\u00A0\u00A0\u00A0\u00A0佛山对企业环境信用的评价,则涉及了四大项目和19个子项目。按照相关标准,只有获得100分,才有望获评绿牌企业。同样在“2016年度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公示名单”中,仅有5家企业获得绿牌,蒙娜丽莎是其中两家陶企之一。
\u00A0\u00A0\u00A0\u00A0“能够在佛山几十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个难度绝不亚于高中生考上清华、北大,蒙娜丽莎亦算是陶瓷行业中的环保状元。”张旗康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u00A0\u00A0\u00A0\u00A0而在环保的深入探索上,作为行业内唯一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三大平台于一身的陶瓷企业,蒙娜丽莎正借助科研的力量,填补国内陶瓷行业的环保研究空白。
\u00A0\u00A0\u00A0\u00A0“目前行业内的环保相关研究较少,我们希望通过以企业为主体自行研究,以技术创新带动和完善整个行业的环保体系建立。”张旗康说,蒙娜丽莎目前开展了20多个课题,投入经费少则50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其中,蒙娜丽莎目前正在研究的贫氧燃烧,就能降低废气中的氧含量,减轻末端治理压力,达到循环节能。
\u00A0\u00A0\u00A0\u00A0从“绿色制造”到“绿色工厂”,从更严的内部环保标准到“大手笔”环保科研投入,“环保治理主要在理念,环保治理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张旗康反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