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太子奶集团负责人李途纯(1/4张)
“这5000亩地,把牛放出来,搞几十匹纯种的马放牧,让牛喝粕简陋的工厂年产量高峰期间也只有数千吨量能,但李途纯以梦幻般的方式将其改变。
1998年太子奶投下巨资拿到央视日用消费品“标王”――“他们不停地举手要价,其实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李途纯到央视竞标都是借钱去的,当时坐在旁边的公司其他高层就如“范进中举”般,腿不停地颤抖,有人在结束时都无法站立出门。
精彩的故事在于鲜为人知的幕后。李途纯回株洲后,他找到一些官员,“微言大义”表明自己的宏伟蓝图,纵论“标王”对于株洲的意义。“画的这个饼,都是将来就业和税收的增长。”政府机器随之开动,太子奶的命运由此改变。
广告投放后,订单雪花一样过来。“当时红旗广场,排起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尾巴,外省提货的车子,常常一等就是半个月。”阿成说,这一戏剧般的变化让一同创业的高管们对李途纯敬之若神。他曾经亲眼看到这样一幕:厂区内,李途纯简装漫步,与秘书交待思路;身后却见二把手开着豪车慢慢跟随,脸上神色谦恭。
媒体报道,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了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2%,成为行业老大。企业最高峰期,人数多达8000人。李途纯更是放言,“要进入世界500强”,“做千年企业”。
仅3年后,辛苦经营的“太子奶”竟以破产而终结。
本文导读: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偌大的太子奶北京基地很冷清落寞。(2/4张)
外界流传的理由是“天灾”(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和“人祸”(“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冲击,导致太子奶集团原本紧绷的“资金链”陷入危机。2008年,公司产量骤降,并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状况。很多金融机构和经销商发现太子奶“裸泳”后,“讨薪、追债、停产风波”的消息经由媒体迅速传播。
面对中资银行陆续断贷、个别企业用来扶持太子奶集团渡过难关的“救命钱”被银行划走的困境,李途纯以高风险方式“对赌”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7300万美元注资,同时通过高层人脉,由花旗银行领衔,荷兰银行等六家外资银行共同对太子奶集团提供了5亿元的授信。经历了戏剧般的“股权失而复得”事件后,李途纯终因面临次贷危机、自身难保的花旗银行撤资而崩盘。
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就这样因缺钱而死了?答案似乎并非如此。
当年太子奶集团的一些骨干人士表示,太子奶爆发式增长之时根本不缺钱,甚至一些年头资金非常宽裕。原因是太子奶是当时少数采用分级经销商销售模式的企业,根据经销商销售规模分等级进行折扣和返点,刺激经销商开拓渠道,增加进货量。这种“先打款后发货,卖不掉的货可退回厂家”的销售政策,经销商可获得正常的经销利润和高返利,而太子奶手上可以拿到大量的预付款。
2006年太子奶集团曾公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了100个销售分公司,发展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这样的超级销售网络在推动太子奶集团放卫星似的销售增长外,也面临巨大风险。拿货越多,现金折扣就越高的模式,诱惑经销商不再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却四处寻找能打入货款的机会。其高峰期时吸引了全国约7000名经销商入彀。打入太子奶账上的货款,最高的一人有1200万元。可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销售率不断降低,成本反倒飙升。
大量被囤积资金用于扩张
几年间,李途纯斥巨资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同时启动五大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可事实仅黄冈一个基地的产能就能满足集团的全部销售。
如此过速的膨胀,最终让太子奶遭遇滑铁卢。太子奶集团的多位中层人士认为,其中与李途纯就读的所谓EMBA学习有关系。“看到那些同学都是上百亿元的身价,管理的企业都是行业巨无霸,老板深受刺激,急于冲刺。”
阿成指出,其实企业的战略偏差早就存在。“标王”之后,李途纯越发倾向冒险,倾向于结交关系等。“当年央视竞标,不够格的太子奶能进城要价,其实凭的就是朋友关系。类似的经验让他对这些小概率的事情操作非常热心。”一些生产基地的建设甚至就是直接与领导的关注挂钩,有的则是一种政经利益上的交换。
其中,还有频繁的资本运作演练――用大量的经营性资金圈地,再放到银行贷款,争取另外一块地,如此反复。
个人精力倾注于太子奶集团资本运作上的李途纯,让二十岁出头的儿子李帅掌管红胜火商业、湘味食品、辣翻天等产业,其前妻负责五仙山度假旅游开发项目,其现任妻子负责太子化妆品、太子童装和广告公司。原太子奶集团办公室曾宣称,日出江南控股集团旗下拥有12家非奶业子公司2012年将达到17.3亿元的销售,并将在5~10年内控股11家上市公司。
“气球越吹越大,钱是不断地赔。搞童装是学娃哈哈的模仿秀,很多项目设置都随意而动,这样大的一家企业,他好像还是管理当年的饭店。”阿成说。有一次要到市里汇报,李途纯提了产值1000亿元的“卫星”目标,智囊中一位姓江的负责人反复推算了4天,仍没有得出这一辉煌结论。报告上去后,李途纯沉思片刻说:“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
混乱的管理,奢靡的生活
薪火传递的目标终未实现。产品开发上难有创新,奶业主产上的衰退,营销后劲逐年式微。2007年有乳业专家表示,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革新,太子奶无法击退国内外乳品巨头对乳酸菌饮料的插足。
本文导读: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太子奶北京基地首度拍卖无人问津。(3/4张)
企业的很多老员工则认为,根子在于管理的混乱无序。
以新产品开发为例,在娃哈哈的“爽歪歪”面世之前,太子奶早已研发出“爽优优”的产品,期望能改变太子奶十几年一个味道的僵局。但这一新品终未能上市,背后的原因让人惊讶:技术部门研发出来一个项目后有奖金支持,到了销售部门的时候,因缺少利益相关性,无人热心推动。加上高层的沟通不畅,老板李途纯没有亲自关注,这个新品计划最终流产。
太子奶奶源部和人力资源部的两名负责人透露,集团的管理其实相当混乱。销售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都是表面的,两大块都只对老板李途纯负责。公司的新品研发到产品销售的过程周期十分漫长,常与市场实际脱轨。“奖励也是随意性的,老板亲自做的项目,资金会到位,也有奖金。其他的就难说。一般来说,企业都是在盈利中拿出部分来发放奖金,而太子奶亏损时,也有奖金发。”
家族管理和派系暗斗也消耗企业的潜力。身为家中老大的李途纯,除最小的妹妹李晶晶外,其余三个弟妹都进了太子奶集团任职,弟弟李亚军曾任太子奶集团副总裁。他的儿子、妻子都分别担当重任。曾跟随李途纯出生入死的一帮兄弟,也颇得掌门人的眷顾。但这些人的知识、学历、理念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整体上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管理,派系严重,让人觉得里面水很深。”阿成说,太子奶并非没有危机感,2005年曾大量引起一批博士、硕士人才进入公司,但是受到派系的冲击,加之老板没有从内心改变观念,这些招来的人才无一生根。
但这些都不妨碍李途纯等高层的悠然心情和大肆铺张的奢靡生活。办公楼投资过亿元,房间水龙头5万一个,廊柱上镶嵌着宝石。曾任太子奶法律顾问的一律师告知,豪华办公楼建成后,李途纯忽然起意在顶层加一个大型游泳池,手下人士多方估算,终因难以承受重负而放弃了。“看看美奂美仑的‘白宫’和‘中南海‘,你就知道他期望的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许多流传:集团的主要办公场地均铺设厚厚的地毯,阿成说,他们进去汇报工作时都有些站不稳。但老板仍觉得不够舒坦。即便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时候,李途纯仍选择在北京某商厦买下三楼整层,原因是竞争对手就在脚下的二楼办公......
“不是贬低他,他有常人不能为的魄力和智慧。但这样规模的一个企业,他无法管好。”与李途纯同乡的该律师称,两年多以前他即预料到了太子奶的后果,离开时给李途纯写了一个报告陈述利害关系。让他吃惊的是,集团很多高管,也纷纷找他拿来复印。 (天明 洪克非)
太子奶北京基地冷清落寞 首度拍卖无人问津
“去太子奶基地?去讨债吧?那都没人了。”昨日中午,北京密云县西大桥旁,正排队等客的私家车主老张嘿嘿一笑,大声告诉记者。在这个“人烟稀少不适合出租车生存”(老张语)的北京远郊,只有几个留守人员身影的偌大太子奶基地,显得十分落寞。
落寞的还不止于此。昨日上午10点,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康泰拍卖公司大厅,空空荡荡。原定于在此举行的太子奶北京基地公开拍卖,因为无人参与竞标,传闻中的“意中人”一家也没出现,拍卖会“黄了”。是近8000万元的估价过高,还是复杂的债务关系吓退了中意者,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还不能确认。
北京基地6月就已停产
此前,太子奶成都基地已经破产,株洲基地的司法破产重组也在进行中。太子奶临时清盘人香港保华的受托人,中咨律师事务所韩传华律师向记者证实,株洲太子奶以及湖南太子奶的主要债权人,已确认支持司法重组,并委任中咨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而株洲方面主要由基建商债权人发起的破产申请,已由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目前正在组织管理人的选定工作。
本文导读: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文迪波表示,将一如继往地做好太子奶的生产经营。(4/4张)
在昨日的公开拍卖之前,位于北京密云县的太子奶北京基地,已经停产月余。
“只有几个留守人员。”昨日中午,一位留守的保安人员告诉记者,“工资是高科奶业在发。”大门左边,北京高科奶业有限公司牌匾很新,高科奶业正式托管该基地时在石狮上的红绸布仍很鲜艳,正门北京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字样及“日出”太子奶标志,已被剥去。据上述留守人员透露,除他们几个人外,所有员工都被通知于6月30日前离厂。
密云县人民法院一则公告显示,此前董辉等700余债权人将北京太子奶告上法庭,执行已发生法律效力,因此该院对位于密云县工业开发区A8地块的土地及建筑物进行查封,随后法院“依法对查封财产进行评估、拍卖或变卖”。今年6月,三个托管基地账号被查封,基地停产。株洲市与北京密云县法院协商多次,不过北京基地未能避免遭查封、拍卖的命运。
“没人交纳拍卖保证金,也没人到现场。此次拍卖确定流拍。”康泰拍卖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你是第一个来公司的。”密云县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是公开拍卖,也没什么多的可说,“一切以现场情况为准”。传闻将参与拍卖的高科奶业人士一直未出现。截至发稿,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太子奶集团新闻发言人潘意则说,“我对这些事都不知道。”
之所以出现流拍的情况,关注太子奶事件的财经界人士认为,并非没有看中这个基地的人,这可能是一次价格博弈,首拍流拍,或许会让价格“降下来”,另外,诸多的债务纠纷,也让那些想接手的人保持谨慎。“不到8000万元,不可能偿还所有人的债务,买下来想启动生产,或许会遇到那些未得到清偿债务的债权人阻挠,这是潜在风险。”
之前一个多月时间里,老张拉了不下20个“讨债的”,去密云工业园区的太子奶基地,不过,最近很少了,“听说厂子垮了,太可惜了。”老张妻子回忆两年前在太子奶北京基地打工的时候,太子奶还很红火,全国过来拉货的车常在厂门口排队到半夜,她几乎每天都加班。“一万多元加班费今天还没能到手,估计要不到了。”
株洲高科奶业继续管理太子奶营运事务
红网株洲站8月27日讯(记者吴雯芳)日前,经管理人提请,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许可,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继续管理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整期间的生产、销售等营运事务。
为整顿生产经营、理清债权债务关系、摆脱财务困境、保护“太子奶”这一民族品牌,振兴民族企业,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3日宣告受理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并依法指定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为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目前债权登记、资产核查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10月25日,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高科奶业是株洲市政府为拯救太子奶而专门设立的公司。2009年初,太子奶公司因资金链危机无法继续营运,高科奶业以租赁的方式全面接管太子奶的生产经营等营运事务。在经营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高科奶业维持了太子奶的经营,留下了太子奶主要生产技术骨干,稳定了大部分经销商网络。
在得到法院批准后,高科奶业负责人表示,将一如继往地做好太子奶的生产经营,严格把好质量关,坚守太子奶十多年来一直过硬的产品质量,一如继往的做好市场销售,并在中秋节前推出新产品,回报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
乳酸菌饮料巨头“太子奶”将继续“租赁经营”
新华网长沙8月27日专电(记者苏晓洲)27日,株洲市对外界宣布,“高科奶业”对昔日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太子奶”的租赁经营管理将持续。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太子奶”,将于10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本文导读: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记者从株洲市委宣传部获悉,“太子奶”目前债台高筑,其债权人包括海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自然人,涉及面甚广。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到期债务已明显缺乏清偿能力。鉴于企业拥有知名的品牌、成熟的市场营销网络、完备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具备重整价值。依照《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前已经裁定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依法指定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为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据悉,目前“太子奶”债权登记、资产核查等工作正在展开,计划于10月25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株洲市委宣传部27日在通报中说,“高科奶业”(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是株洲市政府2009年为拯救资金链出现危机的“太子奶”而专门设立的公司,以租赁方式全面接管“太子奶”生产经营等营运事务。在经营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高科奶业”维持了“太子奶”的经营,留下了主要生产技术骨干,稳定了大部分经销商网络。日前,经管理人提出申请,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意“高科奶业”继续管理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整期间的生产、销售等营运事务。据悉,“高科奶业”负责人表示,将全力维护“太子奶”多年来良好的质量口碑,全力做好生产经营。
“太子奶”破产重整 将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
株洲网讯(记者 杨龙)昨日,“太子奶”托管方――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设宴酬谢百余重点客户。面对外界各种猜测,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作出“将一如既往确保太子奶正常生产秩序,确保太子奶品质不变,实现太子奶品牌重生、做大做强太子奶”的承诺。
自2008年8月以来,太子奶公司在金融危机、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内部管理混乱等背景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财务危机和市场危机。市政府为拯救“太子奶”品牌,也为保护太子奶职工、经销商、供应商和银行等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组建了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租赁的方式托管太子奶的生产经营。“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们稳定了太子奶的生产经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太子奶发展的难题。”文迪波表示,“太子奶”庞大的负债和闲置资产,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两座大山。“位于栗雨工业园的太子奶生产基地共有20多亿的资产,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几个亿,这意味着大量的资产被闲置,成为太子奶的一个沉重包袱。”
在债权人的申请下,市中院于7月23日批准对太子奶公司进行破产重整。文迪波透露,根据株洲市太子奶问题处置领导小组拟定的计划,太子奶资产债务重组基本完成以后,将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大对产品的投入力度。
据介绍,“太子奶”托管后,自行研发了一系列产品,新上“利乐砖”等生产线,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目前,公司已准备了十几款新产品,下月将率先推出2款上市,分别为原味和草莓味,可解决老产品偏甜的问题。
湖南株洲市委宣传部日前对外界通报,创立并曾长期掌控中国乳酸菌奶饮料龙头企业“太子奶”集团公司的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此外,法院也依法裁定“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连续6年业绩翻番。与销售额暴涨同步,太子奶在多个领域急速扩张,从童装到超市,甚至辣椒酱,扩张带来资金黑洞让太子奶越陷越深。
本文导读: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2007年,太子奶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注资,同时由花旗银行领衔,荷兰银行等六家外资银行又共同对太子奶集团提供了5亿元的授信。
李途纯与三大投行签署对赌协议规定:在注资后3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能降低三大投行的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2008年11月21日,在四处筹款、引进战略投资者无果的情况下,按照“对赌协议”,李途纯不得不将太子奶集团61.6%股权转让给三大投行,但投行们允诺的注资却没有兑现。
吸收公众存款1.3亿余元
株洲市委宣传部通报说,今年6月上旬开始,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立案侦查湖南太子奶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专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目前已控制犯罪嫌疑人9人。其中犯罪嫌疑人李途纯等4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警方初步查明,截至2009年12月,湖南太子奶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兑付。
太子奶集团资金链断裂
株洲市7月23日对外界通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收到湖南顺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申请对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书。申请人称,太子奶集团由于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申请人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到期债务已明显缺乏清偿能力。鉴于“太子奶”拥有知名的品牌、成熟的市场营销网络、完备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具备重整价值。依照《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整。
据悉,“太子奶”目前债台高筑,其债权人包括海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自然人。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依法采取竞争方式,从多家社会中介机构中选定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为破产重整管理人。
1996年李途纯在湖南株洲创建太子牛奶厂。
2001年-2007年太子奶销售额从5000万元升到30亿元。
2007年太子奶与三大投行签署对赌协议。
2008年太子奶资金链断裂,三大投行控股太子奶。
2010年6月警方证实李途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010年7月23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10年7月27日株洲市委宣传部对外界通报,“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