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稻花香里话增收

稻花香里话增收

稻花香 

原标题:稻花香里话增收

[ □胡日查\u00A0高敏娜\u00A0白玉亮

中低产田变身高效高产田

9月的扎赉特旗好力保镇,郁郁葱葱,稻香叶甜。在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水稻区示范基地,昔日荒芜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平展展、绿油油的项目区,田边地头的边沟道路上绿树成荫,葱翠中隐掩着一座座红砖瓦房,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

“2014年,实施土地整治旱改水项目,将整治后的土地流转出来,规模化种植水稻和甜叶菊后,我们村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全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3.5万元,成为全旗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五道河子村书记杜文义喜滋滋地介绍到。

过去,五道河子村以玉米种植为主,仅够解决群众温饱。借助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项目的支持,利用水资源丰富、土地集中连片等优势,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发展特色甜叶菊种植产业,每亩纯收益当年就达到了1350元。如今,甜叶菊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000亩。2015年,他们又实施5000亩旱改水工程,年末水稻的亩收益达到800~1000元。尝到了种植甜叶菊和水稻带来的经济甜头的五道河子村,今年又探索种植旱地水稻2000亩,实现了玉米种植零占比,形成了以甜叶菊、绿色水稻两大优势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跳出了“一粮独大”的单一结构,破解了群众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在扎赉特旗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

“我们好力保镇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托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福,以前推不开的产业,现在都在争着搞。今年,我们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了‘一降三提’,即玉米种植面积降到8万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到13万亩,甜叶菊、甜菜种植面积提高到6万亩,旱作水稻、杂粮杂豆种植面积提高到7000亩。”好力保镇党委书记谷春林说,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好力保镇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前,这样的事情我们想都不敢想。

好力保镇的变化只是扎赉特旗充分利用实施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旱改水项目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近年来,扎赉特旗借助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项目,将中低产田改造为高效高产田,在结构调整的大潮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水稻、甜叶菊,使全旗水稻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5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亩发展到今年的10万亩,推动了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拉动全旗3500户,近80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初秋时节,黄绿相间的田野阡陌纵横,农作物开始逐渐成熟。穿行在扎赉特旗的田间地头,感受到与往年明显不同的是,以前漫山遍野的玉米正在被集中连片的水稻、甜叶菊、杂粮杂豆、甜菜、中草药等特色农作物取代,土地整理项目让扎赉特旗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迈上了新的台阶。

旱改水项目区灾年稳增收

“今年是我们种植水稻的第一年,但是长势非常好,现在来看预计收入要比玉米翻好几倍。”新林镇新林村主任谭德新掐着指头算了笔账,今年的水稻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1500元,但种玉米连400元也达不到。

谭德新说,新林村靠近乌尔奇根河,有发展水稻的优势。这两年旗里实施的“以补促建”即旱改水每亩投入在1200元,每亩政府给500~600元补贴,激发了群众旱改水积极性,群众旱改水的热情高涨起来,今年村民自发地以流转的形式实施了3000亩的旱改水项目。

对于新林村的老百姓来说,旱改水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我们村地势洼,田地基本都是涝洼塘,前些年种玉米,投入产出持平算好年景,水一大就绝产赔本,更谈不上挣钱。今年通过土地整治,家里的旱地改成了30亩稻田,一亩水田至少能顶3到4亩旱田!”村民李荣军说,这水稻就是铁杆庄稼,我这都后悔改晚了,明年要是还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就把其它的地全改成水田。

扎赉特旗是兴安盟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旗县,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简单落后,耕地以雨养为主,普遍缺少灌溉条件,旱地面积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耕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比例大,对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升级造成一定制约,严重影响全旗脱贫攻坚步伐,迫切需要对中低产田和农业进行综合开发。

2011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的扶持政策。

扎赉特旗境内有大小74条主要河流,地下水资源分布比较丰富,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拥有大量可改造为水田的优质耕地的先天条件。

2014年,扎赉特旗借助厅局帮扶契机,积极争取国土资源厅的延伸帮扶,申报了农民自行实施旱改水先建后补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将旱田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政府提供奖励资金的方式改为水田。项目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进行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造中低产田,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旱改水项目实施以来,这个旗累计将44万亩旱田改为水田,进一步加快了该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2016年、2017年连续两个大旱之年,在旱田几乎绝产的情况下,项目区水田亩均纯收益仍然达到了1100元,使农民在大灾之年依然实现了稳产增收,激发了群众实施旱改水的积极性,2017年,全旗水稻种植面积65万亩,与2012年相比增加45万亩。

在旱改水实施项目区,触目之处,尽是田园的惬意;耳闻之声,满是增收的赞歌。旱改水项目实施后,土地迅速走俏,以前的150元/亩的流转价格上涨到了目前的400元/亩。出现了水田都抢着租,旱田没人搭茬的现象。

“今年群众旱改水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旗里实施的旱改水以补促建项目中的原因就在于水稻种植效益高。”扎赉特旗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赵田喜说,种植水稻每亩投入644元,亩产量1100斤/亩,按1.6元/斤计算,亩产值1760元/亩,亩纯收益1116元,是种植玉米的两倍之多,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地把自家的旱田改成了水田。目前,全旗44万亩旱改水人均纯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音德尔镇长发村通过协调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旱改水项目3000亩,发展有机水稻,实现稻田养鱼养蟹立体化种植和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结合。

“旱改水完成之后,旱地、涝地、荒地变成可耕作的水田,并且一改之前面积小、分散的状态,成为连片良田,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能加快农作物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长发村第一书记郑亚辉说。

据悉,扎赉特旗现有水田65万亩,从立地条件方面看,总体可开发水田达100万亩,覆盖10万农村人口。2017~2019年,该旗计划组织农民自行实施旱改水30万亩,项目总投资4.8亿元。其中,群众自筹9600万元,申请上级补助3.84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带动1.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旱作水稻改写当地种植史

9月5日,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旱作水稻示范基地,绿油油的谷穗欢快地随风摇弋。五道河子村书记杜文义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一边兴奋地和我们分享着旱作水稻种植成功的喜悦。

“不用扣棚、不用育秧、不用泡田、不用耙地、不用插秧,就和种地膜玉米一样,直接播种就行了,省了这5道程序,每亩至少省下200元。”杜文义告诉我们,去年他们试种的旱作水稻每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卖到了1.9元一斤的价格,亩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比种植玉米增收500多元。和普通的水稻相比,它的品质也毫不逊色,因为覆膜种植,不用打除草剂,更加绿色安全。

杜文义还说,除了成本低,旱作水稻另一大优势就是节水。“这个要比普通水稻节省4/5的水,非常适合地下水吃紧的地区种植,下一步我们准备把现有的水稻改回一部分,进行旱作水稻种植,以此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又节约水资源。”

面对连年干旱、价格波动、水资源匮乏等不利因素,扎赉特旗积极探索创新,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6年引进旱作水稻种植技术,试验种植200亩一举成功,实现亩产500公斤,亩纯效益800~1000元。受此鼓舞,今年扎赉特旗以音德尔、好力保镇为示范,推广旱作水稻1.1万亩,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稻旱作技术的推广,是扎赉特旗以及兴安盟水稻种植史上的一大迈进,成功突破了水稻离不开水这一规律,让扎赉特旗走上了一条新型节水增粮增收的发展之路,为扎赉特旗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业开辟了全新的种植门路,极大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调减玉米增水稻,稳定粮食产量。今年以来,扎赉特旗着力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着力实施“3666”计划,种植玉米面积300万亩、水稻面积60万亩、杂粮杂豆面积60万亩、特色产业面积60万亩。在水稻主产区,今年扎赉特旗发展旱作水稻2万亩,生产绿色稻谷1万吨,其中音德尔8000亩,好力保7000亩,新林1000亩,巴彦高勒1000亩,努文木仁3000亩。

兴安盟政协副主席、扎赉特旗委书记姜天虎告诉我们:“旱作水稻是扎赉特旗水稻种植史上一次创新,使水稻种植更加简单化。明年,我们将整合高标准农田、农业开发、粮食增产等农田水利项目,大力推广旱作水稻种植业,计划农民种植旱作水稻每亩补贴200元,每个乡镇明年种植一万亩旱作水稻,2018年在全旗推广旱种水稻10万亩,力争到2020年扎赉特旗将打造百万亩绿色水稻产业基地,其中,发展传统水稻70万亩,旱作水稻30万亩,水稻产业将成为扎赉特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本版图片均由白玉亮摄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