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十大照明灯具品牌网络口碑监测报告(2017)》发布
雷士口碑指数分化明显,照明加速融入智能家居
近段时间,国内多家照明企业发布2017半年度业绩报告。根据报告,多家企业的业绩表现良好,一扫前两年的发展颓势。其中,欧普照明、佛山照明(000541,股吧)等企业的上半年业绩更是亮眼,净利润均超过两亿元。
该《报告》以网络口碑为调研基础,旨在为消费者选择品牌、厂商进行营销推广和品牌建设时提供参考意见。
《报告》以业绩、光源类型、灯罩外观、价格、功能、照明功率、材质、色温、营销、售后服务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挖掘,分别统计出10款照明灯具的品牌热度、微博美誉度、微信美誉度、声誉受损度等指标。其中,美誉度数值=60%转发+40%点赞;声誉受损度是通过相关关键词搜索得出的网络媒体上出现的负面信息总量。
通过固定的计算公式,得出每一个品牌的综合得分。根据统计结果,各品牌的综合得分分别为:飞利浦(4030分)、欧普(3438分)、欧司朗(2960分)、佛山照明(2582分)、雷士(2518分)、松下(1816分)、三雄极光(1730分)、美的(1372分)、TCL照明(1366分)、阳光照明(972分)。
飞利浦冲到了最前面,欧普照明紧随其后,赶超了曾在传统照明时代称雄的雷士照明以及老字号品牌佛山照明。
《报告》指出,在品牌热度上,雷士高居榜首;飞利浦和欧普紧追其后;美的垫底。在自媒体美誉度方面,飞利浦表现最好;欧普和雷士分列第二、第三;阳光照明表现最差。而在声誉受损度上,雷士却远超其他九大品牌,受损度最高;欧普和佛山照明的声誉受损度分值接近,分别居于第二、第三高位;阳光照明的声誉受损度最低。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飞利浦照明在中国建立首家合资企业,其后一直在中国照明市场深耕,最终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江湖地位”。
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曾表示,尽管中国照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薄弱,但飞利浦照明依然是国内众多照明品牌无法企及的。
飞利浦官网2014年至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飞利浦照明营业收入为68.69亿欧元,税前利润为2.93亿欧元;2015年,飞利浦照明营业收入为74.65亿欧元,税前利润为4.38亿欧元;2016年,飞利浦照明营业收入为72.15亿欧元,税前利润为4.79亿欧元。
但飞利浦近三年的发展路程却是一波三折。从中资收购飞利浦Lumileds因美国以“国家安全顾虑”为由最终“功亏一篑”,到飞利浦照明拆分后成功IPO,飞利浦LumiLEDs终以低至13亿美元的价格出手给美方资本,再到飞利浦灯饰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提前解散。这中间的博弈和波折引来照明行业一片哗然。
“未来飞利浦照明将如何稳住,如何调整,如何找到高速成长的新盈利点,如何在中国市场找到走向等,都将值得关注。”《报告》指出。
民企欧普与外企欧司朗跻身前三
“欧普通过持续延展业务板块、深耕业务渠道、积极布局物联网及智慧照明、推进工业自动化进程,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增长,也通过产品研发和质量保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报告》在分析欧普的表现时称,“能在国际照明巨头飞利浦和欧司朗等企业中脱颖而出,欧普靠品质赢得口碑。”
根据欧普照明发布的2017年半年度报告,欧普照明实现营业收入30.10亿元,同比增长34.75%;实现利润总额3.14亿元,同比增长38.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41.29%。
在本次榜单中排名第三的欧司朗,成立于1919年,目前是全球最大光源制造商之一,与飞利浦照明、GE照明并列为世界三大照明巨头,如今正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不断发力。如收购Digital Lumens,借助数字照明解决方案扩展业务。
据欧司朗首席技术官Stefan Kampmann介绍,收购Digital Lumens可使欧司朗更有力地为设备管理领域和物联网应用提供面向未来的数字解决方案。通过将软件和传感器整合至同一平台,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建筑环境和空间利用情况。且欧司朗正在进一步发展照明以外的新经营模式。
不过,2016年在照明领域闹得沸沸扬扬的“三安光电(600703,股吧)收购欧司朗传闻”,给欧司朗的网络口碑“抹黑”不少。有业内专家认为,三安光电收购欧司朗的最大障碍在于政策阻挠。
“德国政府方面可能不会放行,担忧德国核心技术会因此外流,担心日后欧司朗的产品可能会以低廉价格出售,给德国整体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