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机会跟大众讲话,你会讲什么?比方说如果你是高考状元,接受媒体采访时你会说什么?又或者更大胆一点,如果你拿了诺贝尔奖,你会发表什么样的演讲辞?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果真有机会让你在一个大型场合讲话,你觉得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你觉得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我个人还蛮好奇这种话题的,所以我还挺喜欢看各种大人物的获奖感言的,比方说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2002年获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的感言,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她在演讲中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她说的是西方的教育状况,但优胜教育编辑觉得我们中国人也完全没资格骄傲。
曾经,似乎是很久之前,有一种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很受人尊敬。世纪更替中,他们——曾经常常是“他”们,后来“她”们的机会越来越多——所受的教育大同小异——我指的当然是欧洲。那时的教育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教育大相径庭。
18世纪后期,我们的大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上学时所学的课程多而杂,以语言、法律、艺术、宗教和数学为主,比现在的同类学校的课程广泛四倍。这种课程设置已经算是非常密集,触及面非常深远了,但当时的人们认为它还只是个人成长所需知识的一个方面,学生们还得自己看书,事实上他们也在这样做。
这种教育,这种人文教育,正在慢慢消失。各国政府,包括我们英国政府,更多地鼓励公民掌握职业技术。现代社会认为,那种促进入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再有用。
以前的教育把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历史以及圣经作为基础。受教育者,包括“她”们,除了阅读自己国家的经典作品,或许也看一两本亚洲经典,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著名作家的作品,比如歌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些俄国大作家和卢梭的作品。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言,阿根廷人可能和西班牙人碰面,圣彼得堡人在挪威与人会晤,法国的旅行者和英国人共度时光,大家能彼此理解,可以交换对某种文化的认识,会聊到某些书籍、戏剧、诗歌和画作。他/她们引经据典,在人类大脑所能想到的、说出的和写下的最精彩的文字长河中徜徉。
这样的时光已成历史。
希腊文化和拉丁文化正在消失。在许多国家,圣经和宗教也在消失。我认识的一位女孩被带到巴黎去开阔眼界——她的视野确实需要拓宽,虽然她在考试中表现出色,但她说她从未听说过天主教和新教,对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历史一无所知。
她被带去巴黎圣母院听弥撒,别人告诉她几个世纪以来这个仪式一直是欧洲文化的基础,她起码应该有所了解。她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听完了整个仪式,仿佛是在出席日本的饮茶仪式。事后她问:“那些人以前属于某种食人族吗?”这就是她对一种源远流长的事物的理解。
现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属于一种新类型。他们在校学习的时间长达二十年或二十五年,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电脑、法律、经济学以及政治学,但对其他知识,比如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一无所知。他们或许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是怎么回事?”
就在五十年前,这样的一个人会被人视为野蛮人。没有古老的人文知识背景而称得上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可能;没有广泛的阅读背景而称得上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可能。
阅读、书籍、文学曾经在数个世纪里受人尊敬,被人渴望。在我们所谓的第三世界,看书过去、现在依然是另一种并行不悖的教育,一种过去大家都有过、都追求过的教育。在尼姑与和尚的尼姑庵或寺庙里、在贵族们进餐时、在妇女们的织布机旁,都有人在一旁为他/她们诵读。还有那些穷人,即使他们只有一本圣经,也非常尊敬那些读书人。
在英国,直到最近,工会和工人们都在为图书馆而斗争。在古巴的烟草和雪茄厂,工会要求——工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有人为他们诵读,这或许是人们普遍热爱阅读的最好证明。阅读的内容需得到工人们的认同,其中包括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内容,还有小说和诗歌。《基督山伯爵》是他们喜欢的书之一。一群工人还给大仲马写过信,请求用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为他们的一个雪茄牌子命名。
或许没有必要向在场的各位苦口婆心地阐述这样的观点,但我真的感觉我们的文化正在快速地分崩离析,而大家对这样的事实并不是很清楚。过去优秀的东西现在只是零星地存在于某个大学里、某个校园里、某个喜爱书籍的旧式老师的课堂里,或者某个报纸或杂志上,但过去将整个欧洲及其海外支脉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文化已然消失。
我们来看看语言是如何变化的,或许可以由此看清文化的变化速度。美国人和西印度群岛人所说的英语跟我们的英语并非同一回事;阿根廷人所讲的西班牙语并非西班牙人的语言;巴西的葡萄牙语和葡萄牙的葡萄牙语也不尽相同;在短短数百年间,而非数千年,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从拉丁语中一一诞生出来。罗马王国消失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语言遗产。
许多人以“精英人物优越论”来批评老式文化,联系当前的情形,这真是一个颇有趣但又颇具讽剌意味的现象——现在,到处都还孤岛般存在着旧式的阅读者和老派的诵读方式。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设想:新型野蛮人无意间走进一个旧式的、还保有其富饶、博大特性的图书馆,会否猛然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什么,他或她缺乏的是什么?
接下来,这个喧嚣、快速变化的世界又将发生什么?我想我们大家都系好了安全带在屏息以待。
我这篇发言稿写好后不久,“9.11事件发生了。从其性质看,我们似乎已进入了一场漫长而难以轻易结束的战争。我们大家都知道,敌对双方交换的不仅仅是炮火和伤害。对于这一点,你们西班牙人或许比别人更清楚。
每当对世界感到沮丧时,我老想起西班牙,想起中世纪早期时的西班牙,在科尔多瓦、托雷多、格拉纳达和其他南方城市,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睦邻而居,诗人、音乐家、作家和圣哲和谐相处,彼此倾慕,互相帮助。这种风气延续了三个世纪,这种美好的文化也延续了三个世纪。类似的情形在当今世界还能看到吗?曾经有过的,未来还将出现。
我想,在未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知识面会比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还要宽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优胜教育:诸葛亮diss王朗,康熙骂哭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