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红灯还亮着的,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闯红灯……”近日,共青团南明区委组织6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在人流较为集中的甲秀广场、瑞金路口、市南路口、青云路口等重点路段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引导行人和车辆文明出行,做到不逾线、不逆行、不闯红灯,并帮助出行有困难的市民安全过马路。
志愿服务传递城市人文温度。志愿服务是群众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明区深入打造“志愿之城”,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努力助推志愿服务向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南明道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思想行动自觉。
常在河滨公园晨练的陈大爷说,以前,由于公园门口人流量大,有的市民看见车辆较少时就闯红灯过马路,十分危险。现在,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提醒下,行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现象越来越少。耳濡目染之下,陈大爷只要有空,也主动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引导大家文明出行。
陈大爷由旁观者到志愿者的转变,只是南明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助推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助推志愿服务向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南明区通过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公开招募城市管理青年志愿者,组建“环境监督”、“交通文明”、“城管宣传”、“义务巡逻”、“关爱留守”、“敬老为老”等青年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低碳徒步、青青顺风车等公益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健康文明出行、保护城市环境;在高考期间,组织“绿丝带·高考顺风车”志愿者参加“青青顺风车——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公益活动”……广大志愿者以小行动见大情怀,持续传递着南明的人文温度。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制度是关键。在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共青团南明区委联合南明区文明办,牵头成立了南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引导各成员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成立南明区“青公益”服务园,用于孵化、培育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在沙南社区落实了办公场所,并明确青年社工驻点开展青年社团孵化培育、流动青(少)年走访调研、服务等工作。
目前,南明区注册志愿者达到11万余人,各种类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达到100余支。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工作中,全区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常态化开展清理环境、协助指挥交通、纠正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向群众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更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者队伍,投入文明城市创建。全区志愿者和志愿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达到上万次。如今,在南明区,志愿者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已经蔚然成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文明南明的一道靓丽风景。
点点志愿情,拳拳志愿心,志愿服务如一颗颗播撒文明的种子,在南明这片热土生根发芽,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有力地推动城市变得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