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谁发明了电灯”是一道送分题的话,那么“中国第一盏电灯在哪里点亮”将难倒一大片!有多少人知道,上海曾是中国第一盏电灯亮起的地方。雷士照明·光环境大师走进上海,分享扮靓城市之美。
当上海滩灯光闪耀时,它照亮的不仅是上海,而是整个中国“光亮”的未来。7月26日,40℃高温的上海热浪滚滚,但它抵挡不住300多位设计精英对光的渴求,第九届“祝融奖”中国照明设计应用大赛来到这里,共话光影魅力。这一站,“雷士?光环境大师讲堂”特邀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异和雷士集团技术整合官成昱,分享了他们鲜活的照明设计经验与心得。
杜异:学院派的设计逻辑
照明设计要凸显地方气质,不能“新瓶装旧酒”照搬照套
(杜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授,曾参与2014年北京APEC城市景观和夜景规划、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照明规划、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城市景观规划等)
因地制宜,尊重并结合项目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杜异教授对于照明设计的一贯坚持。作为设计界学院派的泰斗,执行过北京APEC城市景观规划、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城市景观规划(下文简称“一带一路”项目)的杜教授可谓经验丰富,他认为在做项目设计前,必须充分了解项目的文化特色、地方气质,不能“新瓶装旧酒”,照搬照套。
就“一带一路”项目,杜异向现场设计师详解了他的照明设计理念及分析思路。他认为“一带一路”立足于世界,设计者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定位,表达出世界性的设计理念,而非局限在民族性和民俗性的层面。
在效果呈现方面,杜异主张设计简单化,把北京文化气质、政治地位展示出来是项目的核心。
(杜异教授分享对于国家级大型照明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具体应用上,不可能做到均衡着力,需要根据时间轴进行取舍,时间轴根据照明景观重点受众行进轨迹的视觉逻辑梳理。如白天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会,会后到人民大会堂用餐并前往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真正展示照明景观的重点应放在这些地点及周边,使视觉逻辑达到艺术性的高潮,产生视觉上的兴奋感。
最后,杜异总结到,在整个项目设计中,梳理视觉的逻辑关系是首要任务,其次是把握整个视觉中亮度之间的关系,他充满想象的设计理念和严谨的问题逻辑分析,令在场的设计师赞叹不已。
成昱:研发派的全案支持
“设计验证施工“三大支持,雷士总能帮你实现
(雷士集团技术整合官,成昱分享《照明,可以再自然些、舒服些》)
围绕“照明、自然、舒适”三点,雷士集团技术整合官成昱发表了精彩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照明设备制造提供商,帮助设计师实现好的照明设计,需要前期深入参与并理解照明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定制好产品。作为设计师,则需要充分理解创意概念,搭配好产品,才能实现设计价值。
在论述产品与设计师的关系时,成昱以雷士杭州G20钱江新城项目为例,详细进行阐述。为了高效完成这个标志性项目,雷士专业灯光设计团队配合景观设计单位做好灯光规划;灯具研发团队做好特定产品研发;制造管理团队整合雷士上下游资源,快速实现样品和成品;工程施工团队长期驻守在杭州,全天候进行方案调整,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完成项目,这种速度在整个照明行业都是难以企及的。
(中照奖一等奖雷士杭州G20项目案例)
同时,他表示好的产品是透过合适的设计呈现的,以应用需求为目的作出恰当的选择是重点,所以设备提供商需要与设计师配合,结合实际情况,重视现场实践和调整的环节,让灯光出现在恰当的地方,与功能相结合,从而让灯光更自然一些。
(雷士照明灯光产品展示)
可以说,雷士照明G20项目以科学合理的灯光设计扮靓了杭州世纪城的后花园;以融入景观建筑的灯具和以人为本的照明效果,打造了沿江公园景观带新特色;以节能、舒适与健康的灯光环境为市民营造了舒适生活;以综合化系统服务为杭州G20峰会增光添彩。
成昱还强调,为迎合市场需求,雷士一直在实现产品专业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研发各类标准化、定制化、创新化、智能化产品,希望通过雷士“专业科技 光的艺术”的品牌理念和社会使命,为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作为照明行业公认的标杆企业,雷士照明一直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和健康化。同时,为广大设计师们搭建了沟通与互动的平台,给予他们在设计上、验证上以及施工上的“三大支持”。不管你的设计有多大胆,雷士总能帮你实现!
8月3日,期待青岛站共举杯!
2017第九届“祝融奖”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 上海赛区 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