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傍晚,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水清岸绿的景致吸引不少市民来此乘凉 摄影记者 张直
杉板桥社区河长官明亮:
沙河边成热门休闲地很自豪其中有我功劳
如今,沙河水清草绿,两岸绿道干净,官明亮的妻子也常呼朋唤友去河边绿道散步。每当此时,官明亮忍不住又一次自豪地给妻子介绍,“这一段是我们在管哦。”
今年4月,《成都市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下发至跳蹬河街道,官明亮成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河长。
官明亮是杉板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当上河长以后,他每周都要至少巡河一次,一个电话进来,不管是周末还是半夜,有问题就会立即处理。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官明亮接到电话,有群众投诉沙河有水草截断了支流。官明亮立即核实情况,并跟负责水草清理的环卫公司打电话,问题很快得到了处理。
如今,沙河已经水清草绿,两岸绿道干净,成为社区群众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官明亮的妻子也常常在饭后呼朋唤友,一起去河道边的绿道散步。每当此时,官明亮忍不住又一次自豪地给妻子介绍,“这一段是我们在管哦。”
“按照现在的治理力度,生态会更好,以后来钓鱼游玩的人会更多,希望孙子那一代可以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沙河里摸鱼游泳。”成都商报记者叶燕
水清澈了空气清新了我的生意跟着变火了
“现在闻不到怪味了,居民们都愿意到河边来坐坐。傍晚坐在河边,闻着清新的空气,感觉好极了!”张定文兴奋地说,自己的农家乐生意也好起来了。
“当初我给自己的农家乐取名‘近水楼台’,是希望顾客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那种在河边生活安逸、巴适的感觉。”46岁的张定文从小在清水河边长大,2005年在河边开起了农家乐。依河而居的记忆贯穿了张定文的童年时光,“夏天在河里游泳,冬天在河边捉鱼虾”。
“可到了2000年前后,水开始慢慢变臭了,”张定文回忆道,黑臭的水体让人们不敢坐在河边吃饭,生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直到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排污后,清水河又慢慢变清澈了。”
据清水河(武侯段)社区河长黄治俊介绍,为了治理河道,他们专门修了排污管道,并上门给居民做工作,让他们不再将污水直排河道,附近的餐饮企业也都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把排污源头堵上了,水质慢慢就变好了。”
张定文的农家乐生意也好起来了。“现在闻不到怪味了,大家都愿意来河边坐坐。傍晚坐在河边,闻着清新的空气,感觉好极了!”
81岁水利专家陈渭忠:
看着河水慢慢变清让好的趋势持续下去
“81年来我看着一些河流由清澈变污浊,再从污浊慢慢变得清澈,我们要让好的趋势持续下去。”让陈渭忠最期待的,是尽快看到水润盛景,就如他儿时那样。
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先生今年81岁了,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的老专家跟水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家祖居府河边东门大桥附近,81年来我看着一些河流由清澈变污浊,再从污浊慢慢变得清澈,我们要让好的趋势持续下去。”让老人最期待的,是尽快看到河水丰沛、水流清澈的水润盛景,就如他儿时那样。
老人虽然年事渐高,但还是会尽力参与水利事业。陈渭忠分析,随着近几十年成都人口急速增长、生产快速发展,污染也日趋增加,而同时生态用水却相应减少。“污染增加、补给变少,这是河流水体变坏的根本原因。所以治水要对症下药,严格处理废水排放,争取更多生态用水补充。”
“很高兴看到,近些年成都治污的力度逐年增大,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同时,通过污水处理提标等措施,让处理后的中水补充到生态中来,这一减一增,必然会给成都河流水体面貌带来改观。”陈渭忠说。成都商报记者李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