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次私有化,百丽国际在公告中称,“转型对提升公司竞争力与巩固在中国女鞋市场的长远领导地位十分必要;联合要约人计划向百丽国际投入财务与运营资源,与公司携手合作积极探索、尝试新的零售模式;实践一系列转型及创新举措,并在技术、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因转型不乏风险,转型战略在公司获私有化、并且不受公开股票市场短期纷扰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得以更有效的实施。”
恒生指数公司表示,若百丽控股私有化获通过,7月18日收市后百丽控股将被剔除出蓝筹股,7月19日正式生效。
百丽国际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2月28日的12个月内,百丽国际销售额增长2.2%至417亿元人民币,但经营利润同比大跌15.4%至35.5亿元,净利润则重挫18%至24亿元。
业绩疲软之外,是实体店面的持续关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丽国际零售网点净减少366家至13762家门店。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的鞋类业务门店数量再度减少到13062家,门店净减少数量约700家。这等于平均一天关闭两家门店。这与百丽高峰时期几乎平均两天左右就有一家新的门店开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盛百椒曾对媒体坦承,百丽国际沦落至这一局面,主要责任在他。在市场出现巨大变化情况下,没有及时预判和找到正确的转型路径。
事实上,由于电商崛起、消费场景转换,导致百丽绝对的线下渠道优势不再显著,百丽也曾为此努力寻求转型之道。
2009年,百丽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2011年,又成立了鞋类B2C平台“优购网”,并将“淘秀网”的资源全面移植至“优购网”中。然而其电商品牌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在业内人士看来,线上的运营思路和结构框架与线下完全不一样,很多传统企业跨界做电商,只是单纯把它当作清库存的渠道,消费者自然不买账。此外,款式设计落后、更新换代过慢导致存货周转过长,也是百丽业绩增长乏力的重要因素。
百丽国际财报显示,该集团综合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41.3天,较2016年的135.7天增长5.6天。而鞋类业务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215.8天,与上年的208.2天相比,延长了7.6天。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快时尚品牌、超快时尚品牌不断涌现,为了迎合消费者求变、求快、求新的市场需求,从设计到上市的周期越来越短。
以欧美电商品牌Boohoo.com、ASOS和Missguided为例,他们不断压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周期,在极短的时间内,响应消费者的新鲜需求。从供应链和业绩上,甚至碾压了传统的快时尚先驱Zara、H&M。Boohoo.com、ASOS和Missguided可以在2周至4周内生产商品,而Zara和H&M为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