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橱柜网】经历过十年辉煌,引领了家居业的一个时代,开创了中国人关于厨房生活方式的博洛尼,无疑是令人尊敬的。但与同是橱柜起家,现在市值450亿的欧派相比,难免让人唏嘘,博洛尼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管对错,蒙面狂奔!
在业界,虽然博洛尼的体量不是最大,但创新不穷,对行业带来的贡献、影响力以及引领的意义,远远超越任何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影响已经跨越了行业的界限,贯通了服装、设计、生活方式,甚至人性的界限。
太多的闪耀,太多的辉煌,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让人羡慕,让人仰望。
而这一切闪耀的背后,都有一个更加闪耀甚至出格的老板??蔡明。
因为兴趣宽泛,他常常被认为不务正业。但是从他的690篇博客内容来看,“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他对博洛尼商业模式的思考。
由此不难看出,看似“不务正业”的蔡明,对家居行业一直都很“痴情”。他对时尚的敏锐把握,无形中对博洛尼以及行业产生的影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行业的标志性人物,蔡明充满了传奇色彩,以其不凡的个人魅力,麾下吸纳了大批将才;并被贴上诸多“标签”:企业家、艺术家、鬼才、时尚达人、投资人、互联网狂热分子……
对此,蔡明似乎有大彻之后的大悟:老老实实做企业家,这也是本质。
2007年,一部电视剧《奋斗》红遍大江南北,这让更多人认识了蔡明。
因为编剧石康每逢采访,都会提到陆涛的原型就是蔡明,加上他的桀骜不驯和高调行事的风格,为此,不少人误以为他和陆涛一样是个“富二代”。
而现实的版本却相反,蔡明是从蹬板车、卖自己发明的拧水拖把起家的,与父亲蔡先培一起创业,并一手将博洛尼打造成今天引领业界的时尚橱柜品牌。
1985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支敲开中国国门的西方大牌流行摇滚乐队“威猛乐队”进入中国,蔡明就狂热追随。1987年,霹雳舞刚开始在中国风行,蔡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霹雳舞大赛冠军。蔡明对流行、时尚,以及与美有关的东西有着天生的嗅觉和执着。
1992年,从北航航空制造设计毕业,24岁的蔡明“不甘于中科院的微薄工资收入”,毅然辞职创业。受当代艺术和部落文化的影响,蔡明决定投身于时尚产业。
1999年,已经做白色家电的蔡明转行进入橱柜??等于接触到了当时四大时尚产业之一的家居行业。蔡明决心从橱柜这个角度切入,实现自己的时尚梦。因为,这是蔡明的理想事业。
整体厨房跟审美、跟潮流、跟国际眼光有关。而且潮流、时尚、最前沿的元素,都是从北京延展向全国。北京有“土壤”。蔡明觉得与其与“老大”海尔比肩,或者与以成本为导向的广东生产型企业贴身血拼,不如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更有优势。
可真的做起来,蔡明发现,当时的家居行业与真正的时尚还相去甚远。为了做好设计,他请了一个设计系的学生为他设计了一套橱柜,但是他怎么看都觉得不好看。
于是,在结婚度蜜月期间,他跑到了德国看展。“我一下就疯了,中国家居怎么那么难看。”备受刺激的蔡明看完展览会没立即回国,而是找了一个意大利人给他开车,花了23天把意大利的家居工厂看了个遍,回来之后他就自己做设计师,开始做整体厨房。这也是他“中国橱柜第一人”称号的由来。
也正是因为这次德国看展,蔡明发现了国内外的巨大区别。
“这些年,我们把整个欧洲的感觉搬到了中国,快速地与国外合作,包括与意大利家具行业的一家咨询公司合资,引入意大利的设计大师lino,直到现在收购德国企业、收购德国组队,整个过程都是在一个快速学习的过程。”
一系列的快动作,把博洛尼带到了一个快轨道发展的阶段。
蔡明先后创造了科宝、博洛尼、钛马赫三个家居品牌,卖橱柜、做家装,如今又推出“整体厨房+全屋定制”模式;每年都会亲自定调博洛尼产品的风格方向,甚至还会亲自操刀、参与自己的餐厅、会所设计。
无论是科宝、博洛尼还是钛马赫,每一次亮相,都让国人大开眼界,而且在商业运作上也非常成功。
“只要是时尚,它就不仅仅简单地依赖于制造、原材料的产业基地,它更依赖于你的审美,包括你对生活方式的理解。”蔡明这样总结他对家居行业的执着和热爱。
至此,蔡明在与美有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甩掉“家装”,是为了跑得更快!
2005年,博洛尼开始涉猎整体家装。
那年,蔡明在北京建立了8000平米博洛尼家居体验馆,以“七间宅八总店”的形式,突破性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消费,全球首创“家居生活方式体验概念,以设计装修为入口,带动建材、家具以及后期配饰产品销售”的独特模式。
这套模式,“三年销售额做到三亿”,摘取了北京家装业的桂冠。
于是,这套模式开始在一线城市迅速复制??2006年,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成功开设8000平米家居体验馆;2007年,在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立控股分公司,并全部落成博洛尼家居体验馆;2009年,在珠海前山设立了博洛尼家居体验馆。
却未预料,这场扩张战役中隐匿着潜在的危险性。
2012年,博洛尼遭遇瓶颈??这套在北京取得成功的模式推广到全国的战略失败了,博洛尼全年销售额下滑40%!
蔡明总结当时失误的原因时说:“成为第一名以后,做整体家装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产品的全国加盟商的复制,一个是做家装直营。当时,我们把家装直营作为战略重点,把直营家装分公司作为主打方向,最后发现这个方向是错的。这是内部博弈型的商业模式,完全靠人。”
而且,原本传统家装都采取“低开高走”模式。
“先把价给你报低,来了之后,就开始增项。这是家装的黑洞。”蔡明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传统家装顾客满意度非常低。这些因素决定了家装公司做到二三十亿也就“顶头了”。
风雨飘摇的这一年,让蔡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不再做艺术型的企业家,而是要做企业的艺术家。他决心放弃小而精的作坊式生产方式,重新锻造可以量产推广的标准商业模式。
而这几年来,行业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博洛尼已经失掉了营业额和利润率最高的行业领军席位,新兴的家装企业开始超越博洛尼。
面对这个挑战,蔡明毅然放弃了北京、上海以外的家装市场,推出了新的品牌战略??向全屋定制转型,在全国全面推进“整体厨房+全屋定制”新模式。\u00A0 \u00A0
“消费者购买家居,成品家具是大头,定制类产品可能是小头,我们能不能把消费者大头成本的钱不赚了,按天猫的价格体系卖,充分利用博洛尼的品牌和服务,再加上天猫的价格,消费者能不能更爽?”对于这个问题,蔡明想得很透彻。
蔡明首先大刀阔斧地砍断了整个家装行业数十年来遵循的价值链条。利用互联网商业模式里去中间化的概念,博洛尼说服了代理商放弃利润较薄的成品家具部分,将这一部分的价格直接降至出厂价。
博洛尼自己则放弃施工队与顾客之间的中介费用,同时花巨资将原有的意大利设计方案模块化、数据化,免费提供给用户,省掉设计环节的费用。
蔡明意识到,“互联网家装,玩的就是标准化”。互联网家装是开放式的商业模式,以顾客为主导,避免了内部博弈的商业模式,是未来家装的趋势。应对互联网家装的标准方案,博洛尼很快推出了“50宅计划”??50套标准风格,150个标准定价。
同时,蔡明又将焦点聚集到了对服务体验的改造上。博洛尼学习Uber,设置了服务评价机制,不同的是博洛尼客户端只设置了两个键:“不通过”和“5星级通过”。只要用户按“5星级通过”,工钱立刻通过移动端到账。
等硬着头皮把客户反映的问题都整改完,新的业务增长模式出现了:老客户开始介绍新客户。
从2014年到2015年,博洛尼的店面数量增长了一倍,订单数量年增长30%以上,2015年的营业额突破了20亿,稳稳占据了北京市家装企业第一名的宝座。
互联网洗脑之后的变革
2013年,蔡明参加了一档电视台大型真人秀节目,遇到了一帮互联网企业重磅级人物??58同城总裁姚劲波、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乐蜂网CEO李静等,还有雷军和马云,深受震撼。
那时传统家装业受互联网的影响还未见端倪,但参加完节目回来后的蔡明,全身的创造细胞都被“互联网”这个词给触发了。
“刚开始以为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传播,以为互联网就只是一个传播手段,是一个销售渠道,后来发现互联网是一个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
蔡明对互联网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发现,整个社会的宣传渠道全变天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消费者的力量空前强大,过去商家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营销时代正在远去。
不知道互联网该怎么玩,蔡明就去找移动互联网专业人士聊天。从2013年到2014年,蔡明一口气投资了22个互联网创业公司,逐渐看清了??互联网思维,归根结底就是以用户体验、产品本身为核心的思维。
看清楚了互联网本质的他,带着“互联网用外部管理内部、用客户口碑来影响流程”的思路凯旋回来,给公司高层们“洗脑”。
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影响就是:不靠营销靠口碑。
蔡明说:“互联网思维对于我们的影响,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顾客口碑,所以一切都为了顾客口碑。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急速传播,只要有一个人说你不好,十万个人都知道;另外,大家越来越不相信广告,反而信疗效了,所以朋友介绍最重要,因此要靠口碑,而不能仅仅靠上央视打广告。”
自媒体时代,影响来自于朋友圈,口碑在这个时代是核心。因此,博洛尼一切的导向都开始围绕口碑来开展了。
创新,是永远引领的秘诀
蔡明说,他在博洛尼的角色是“只负责创新”??新产品、新模式、新营销方式等。他堪称“家居界娱乐营销、个人营销战术的终极玩家”。
七间宅、“辣椒门”、世界杯“5000万”赌球的产品促销、“抢沙发”等,无一不是火得一塌糊涂。而蔡明本身也与裸女有着“不解之缘”,在自传《7姿16式》中,就有不少与裸女搭档“激情无限”的画面。
2015年伊始,博洛尼推出“变态级环保”全屋定制;
2016年的开年大片“裸女与公马”,更是吊足了各路看官的胃口;
2017年推出的博洛尼主义“高冷范”,足以让消费者和业界为之尖叫。
“尖叫”也是这两年蔡明反复在提的一个词,每一天都在琢磨如何做出让顾客尖叫的事物。“我明确的就是一件事,就是怎么能让我们的目标客户尖叫,怎么能做出超出他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蔡明考虑最多也是最在意的事情。
为了汲取灵感,保持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蔡明关注与此有关的行业,比如服装、建筑、艺术、家居。
“我的关注点就是当代艺术和服装、建筑、室内,以及每年冒出来的设计型酒店、设计型餐厅、设计型酒吧、咖啡这些很前沿的设计,这是我的关注范围。金字塔的两层,都是我的核心关注范围,包括每年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建筑双年展、瑞士巴塞尔的艺术展、迈阿密的巴塞尔、香港巴塞尔等等跟艺术相关的展会。”
在全球游走的他,都会有意识地入住设计型酒店,去设计型餐厅,到设计型的SPA;服装也只遵循买手的攻略,专门由地图引领去探看各种各样的买手店;出差期间不辞辛苦,每天更换一个酒店,尝试不同风格的新酒店,也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这些都成为他汲取美、把握流行元素的源泉。
蔡明甚至投资了服装公司,签约170个顶级海外大牌设计师,几乎独家垄断了国际一流的设计师;其中70个已经进驻中国企业,未来会把这些设计师的合作运用到家居设计上。
品牌定位:要做“奔驰”
做了那么多跨界的事,看似与品牌无关。但蔡明不这么认为。
他说:“如果想做LV,就不能仅仅只是把包的质量做好,因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当所有人都去拼最基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看似‘无用’的一些事情,这取决于你品牌的定位。”让消费者想起博洛尼,就想起艺术,这才是蔡明想要的品牌附加值。
品牌定位是一切事业的核心。拿汽车来比喻,蔡明给博洛尼的定位是奔驰。
“在10-20万级别的车型中,有一堆企业在争抢第一;而博洛尼要在40万这个价位里争第一,这是我们的定位。可能中国市场现在最适合的是丰田、帕萨特这样级别的车,我们的定位可能会有一点寂寞,但不要着急,消费总会有升级的一天。”
所以,品牌储备、调性以及看似无用的举动,其实已经建立了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博洛尼已经化有形为无形,铺垫好一切,牢牢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客群。
2011年之后,蔡明对公司的战略定位就是“去家装”??大刀阔斧地砍断了家装项目,除了北京,连续把家装分公司全部关掉。用他的话说:“回归全屋定制,集中精力做全屋定制、整体软装,以及整体家居解决方案。”
轻装上阵之后的博洛尼,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用三年时间突破了信息化,并且快速地在全国复制扩张。
从2004年转型做家装的时候,博洛尼已经把橱柜以外的产品,比如家具、内门、墙板、浴室柜全部开发完成,产品线全部打通;然后又干了12年的整体家装,蔡明认为这12年的家装经验也弥足珍贵。
“用家装眼光来看全屋定制,同时也可以用家装的这一套技能,武装互联网家装公司。所以虽然家装走了弯路,但并没有浪费我们所储备的知识系统。”
蔡明的钟情与坚守,让曾经受重创的博洛尼开始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