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地板网】距离1999年6月大亚圣象上市,已经过去17年时间。时至今日,1978年出身于江苏丹阳的大亚科技已经与地板龙头企业圣象地板完全融为一体,本文也主要以1999年以后的发展展开分享。
如果按照时间节点作为大亚圣象的分界线,那应该是2015年。因为这一年对于大亚圣象来说,陈晓龙接任董事长一职,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内部发生了极大变化,当然,再回头看整个企业的现状,这一系列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大亚科技早年并非以家居产业起家,而是以铝箔复合纸及卡纸、聚炳烯丝束(主要用于烟草)、包装印刷品、金属压铸件等业务发展,在当时(2000年前后)的环境下,每年的营收能做到5亿元左右。
由上面的主营业务来看,大亚圣象属于一家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整体缺乏科技感。但是在2003年的财报中,就开始提到大亚圣象进入汽车产业,控股子公司“沃得公司”生产制造汽车轮毂,日后,汽车轮毂业务长期成为了公司的几大业务之一。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长达十年以上,大亚圣象的业务可以概括为:地板业务、人造板、汽车轮毂、以及烟草包装印刷。这四大业务每年都会给公司贡献10%以上的净利润。
记者查阅了1999年-2017年以来,大亚圣象的年度财报,通过图表形式展现了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状态:
2001-2016年大亚圣象员工总人数增减趋势表
2005-2016年大亚与圣象地板营收及净利润对比
从上述的图表中,我们注意到两个时间节点的变化,2006年的公司人数相比2005年,增加了3652,达到7946人。而且从2006年开始,业绩一路高涨,2014年达到最高,实现了84.40亿元的营收;显然,这一年发生了变化,公司公司完成重大资产收购,收购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三个人造板公司75%的股权,公司主营变更为以生产销售地板和人造板为核心业务的木业上市公司;
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出,2006-2014年,是大亚圣象相当痛苦的9年。原因很简单,高营收并没有带来高利润,反而使得企业连续9年的净利润徘徊在1.24-2.16亿之间;
另外一个时间节点,2015年,大亚圣象的营收开始回落,但是净利润突破3亿元门槛,全年实现3.18亿元的净利润;而且在2016年,虽然营收相比降低,但是净利润方面,实现了5.41亿元的净利润。
2015年,公司将烟草包装印刷、汽车轮毂、信息通信等与当前主业关联度较低的全部非木业资产置出上市公司体系,同时收购部分木业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股权。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人造板和木地板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从数据上来看,大亚圣象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非常坚挺,占据集团极其核心的位置。
所以,通过大亚圣象的业绩状况,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一点:高营收未必会带来高利润,聚焦优化主营业务很重要,资产上的合理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现在的大亚圣象在地板占据一定的江湖地位,无论是通过强化木地板、三层实木地板、多层实木地板构成的产品优势,还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3000家门店形成的营销优势,再加上企业自身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优势,都助力其成为地板行业的领先位置。
但是,大亚圣象也有自己的“痛点”,比如在大家居战略上,近几年,这是一个热词,大亚家居也在这个方向上努力,2016年10月19日,大亚科技宣布将公司名由“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大亚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晓龙对外分享了五大品牌战略,其中一个战略就提到了大家居,通过将相关产品进行延伸,坐落地配套服务。
事实上,大亚圣象早在2010年就已经将木门及衣帽间的业绩对外公布,但是尴尬的地方在于,业绩一直不算理想,2016年的木门及衣帽间业务仅仅实现了1522万的营业收入,相比较于市场上的同行,还有不小的差距。
2017年4月22日,大亚圣象家居体验馆正式落成,汇聚了定制家居的全新诠释,此次体验馆的落地,被外界解读为,大家居战略的真正落地,至于这次的结果如何,也不好随意下结论。此前,大亚圣象旗下布局了一个互联网家装项目宅尤加,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亚圣象布局定制家居显然有些晚了,国内一批做定制家居的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开始收割,且获得了非常高的认可,单纯从市值角度而言,有不少企业的市值要远高于大亚圣象今天的市值。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大亚圣象提前5年布局定制家居行业,那么对应的想象空间可能要比今天大很多倍。所以说,前段时间,行业内传出大亚圣象有意收购上海全屋定制企业——班尔奇的消息,也证明了,审时度势,判断势能很重要,一旦错过好的时间节点,到最后面还要不断交更多的学费,即便付出双倍的努力,可能做出来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亚圣象还是一家极其赚钱的公司,至于在大家居领域的未来如何,还需要接下来几年来证明。
注:大亚科技于2016年10月19正式更名大亚圣象,因此文章统称“大亚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