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叶氏兄妹:光影重现紫荆花漆创业史)
2017年5月18日,对“香港化工大王”叶志成、紫荆花漆创始人叶凤娟二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以这对兄妹为原型的励志传记电影正式上映,这部取名《20:16》的电影,历经2位导演、5位编剧、8年筹备,90分钟光影中,叶氏兄妹将自己最为珍视的人生经历和盘托出,讲述“香港化工大王”是如何炼成的,以及紫荆花漆这个以“家专家”为品牌愿景的涂料巨鳄成长历程。这部电影寄托了叶氏兄妹的双重梦想:“电影全部票房不扣除制作费用,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和用他们43载创业故事,“照亮年轻人梦想”。
“请问叶董事长,电影为何取名为 20时16分 ?”5月16日,上海观影礼前的媒体见面会上,一位记者问道。
两天后,这部电影将在全国范围内上映,可以预见,和这位记者一样,“20时16分”也将是不少观众看到电影的第一反应。
而事实上,这个由叶志成精心定下的影片名,标记的并不是时间,而是一场赛事比分,也是叶志成人生的转折点:上世纪60年代,广东东莞石龙镇一所学校的乒乓球室里,少年叶志成率先拿到了20:16的赛点,只差一分,就能加入广东省乒乓球队。电影《20:16》中,叶父形容这次比赛是叶志成“惟一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这个家庭摆脱贫困的出路。
造化弄人。这样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最后几分钟突发逆转,叶志成频频失误,对手反超。电影用梦境描绘叶志成的挫败感,一只乒乓球脱离球拍击碎天花板,随后凌厉的冰碴劈头盖脸砸下来,一片冰冷中,父亲失望又绝望的眼神渐行渐远。
30年后,电影中的主人公叶海鹏仍受这个噩梦困扰,无法走出失败阴影;而现实生活中,叶志成将这个故事作为人生养份,观影礼上,和年轻人分享,“当你遇到一些困难时,你一定要学会沉住气,不要乱了阵脚,停下来,想一想,犯错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那一分的失,对我今后50多年有很大的作用”。
“你既然拿命来赌,就一定不能输”
这份50多年后被视为宝贵财富的经验,给少年叶志成带来的只是在小镇工厂里终日抡锤打铁的暗淡未来。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年仅21岁的叶志成和17岁的妹妹叶凤娟,踏上了水路偷渡赴港之路。
1980年前,香港对内地实施“抵垒”政策,一旦偷渡成功即可领取香港身份证,一水之隔,两地经济相差数十年,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诱惑:据广东省委边防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1954年到1980年,官方明文记载的“逃港”事件就有56.5万多人次。这也成为叶氏兄妹下定决心拍电影的原因,“这部电影真的会引起很多香港人的共同回忆”。
偷渡路上,叶氏兄妹徒步爬山三天三夜、在深圳河里游泳八个小时、赤脚蹚过300多米的蚌田。电影用一句对白和一个镜头描绘出这段道路的艰险:“如果不能赶在退潮前游到对岸,就会被卷入伶仃洋喂鲨鱼”,以及叶海鹏脚下被染成血红色的蚌田特写。
在5月16日上海举行的观影礼上,公布了兄妹俩办理香港身份证的照片。照片中的叶志成,一件白色衬衣,短寸头,眼睛里是超越年龄的成熟,嘴巴紧闭,透着倔强。刚刚经过一场生死偷渡的叶凤娟,一头清爽短发,眼神坚定,上扬的眉毛尽是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即使进入花甲之年,叶氏兄妹仍然保持着这份倔强和决心。电影开拍之前,反对声不断,甚至携手40余年的太太叶梁碧瑜都一度怀疑过叶志成的决定。八年拍摄长跑,耗资2200万元的同时,这部电影也让叶氏兄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叶志成表示,“给了我很多从未碰到过的愤怒、烦恼和焦急,比当年创业还要辛苦,太太说我变了一个人”。不过,担任编剧的叶凤娟一直对哥哥充满信心,“他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一旦他认为是一个善的事情,他就不会妥协,不会放弃”。
“你既然拿命来赌,就一定不能输”,父亲临别赠言一直环绕在少年叶志成耳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什么都肯做”,叶凤娟在回忆录中描述他们到达香港第一年的生活。
1971年10月25日,叶志成辞去了周生生掌柜工作,拿出仅有的4000港元,租下香港西环一个仅4平方米的铁皮屋,建立了“恒昌行”,取意“持之以恒,期之以昌”。这个为香港西环崎岖山路上密布的家庭作坊提供化工溶剂天拿水送货上门服务的小店铺,即日后叶氏化工集团的前身。
投资80港元购入新单车和二手推车,在香港皇后大道西425号这个简陋的铁皮屋里,叶氏兄妹希望能与飞速发展的香港经济一道腾飞。在众多的阻碍因素里,电影选取了地痞骚扰这个细节,为防地痞偷货,叶志成曾在4平方米的铁皮屋里住了一个月。
石油危机带来的第一桶金
在拍摄电影宣传片期间,这对年逾花甲的兄妹曾携手回到当年创业之地,此时距离他们首次踏上香港大地已过去43年。走在香港西环崎岖的山路上,两人唏嘘不已。
叶志成:“当年我们日夜都在送货,你骑着单车,我用手推车,这里不知道多少人都是我们的客人……那个就是钟老板的印刷厂,我们经常到这里来送货,大恩人。”
1973年,香港爆发石油危机,化工原材料实行配额制,材料稀缺、价格暴涨。售出原材料尽快回笼资金成为主流选择,叶氏兄妹却意识到,原材料只是“面粉”,天拿水才是工厂可直接使用的“面包”。在大批购入原材料的同时,兄妹二人自行研制出天拿水配方,不少亟须天拿水的企业慕名而来,其中就包括开设了一家印刷厂、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钟老板。
电影还原了当年与钟老板的谈判。供远不应求,钟老板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直接拿出一张5万元支票做定金,“价格你来定”。叶海鹏却拒绝了支票,提出依然按恒昌行老规矩,先送货月结收款,价格一视同仁按老顾客算。
“我当时想掐死你呀,那时候我们真的没钱,我也没见过5万元到底是多少。”30年后,走在西环崎岖的山路上,叶凤娟和哥哥回忆自己当年的不解。
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叶氏兄妹的坦诚得到了回报。钟老板赞叹了一句“你小子有种”后,将自己行内兄弟全部介绍给他们,并表示自己以后也只使用恒昌行的货品。贵人相助,恒昌行原本不温不火的生意自此进入快车道。
在化学溶剂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兄妹俩发现,不少客户购入天拿水是为了制作油漆,却因为技术限制无法掌控油漆质量。1982年,叶凤娟创立涂料品牌“紫荆花”漆,进一步向下游产业延伸。
“受命别家乡,思归每断肠。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叶凤娟说,她在为品牌寻找命名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家人告别的小河边,伫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紫荆花。电影里,紫荆花成为贯穿整部电影的关键意象,寄托着叶海鹏和夏雨晴两代人对家、对亲人的牵挂,成为亲情和温暖的代名词。
为表达对亲情的向往,电影中的追梦女孩夏雨晴也用“紫荆花”命名了自己梦想中的香水。这是一个颇为美好的比喻,将作为涂料的紫荆花漆喻为“装在瓶子里的诗”,突出这一产品对环保、安全、美观的追求。
紫荆花不仅有家的味道,电影上映后,这个作为香港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的豆科植物,又将增加另一重意象:梦想和勇气。在叶氏兄妹颇具传奇性的创业故事基础上,编剧吕列和叶凤娟用三句台词,突出这份正能量,“别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不行”,“你知道成功与失败中间,隔了一个什么字吗?fear”,以及鲁迅的那句经典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电影的最后,叶海鹏争取到瑞典化工巨头的支持,击退了企图低价击垮并强行收购集团的美国竞争对手后,提交了辞职信退出董事局,并表示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电影之外,叶氏兄妹也将紫荆花漆的管理权交给了和紫荆花漆同年诞生的叶钧。
“紫荆花漆会更加秉承电影展示出的用心拼搏的精神,践行企业用心出彩的品牌理念,同时将紫荆花 家 的概念传递给更多消费者,实现紫荆花 家专家 的企业愿景。”观影礼上,担任紫荆花集团联席总裁的叶钧表示,自己将延续父亲和姑姑的梦想,让紫荆花漆为更多人带去精彩生活。
北京商报记者\u00A0\u00A0曲英杰
(原标题:叶氏兄妹:光影重现紫荆花漆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