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耗资5亿美元打造《阿凡达》实体公园
从2012到2016财年,迪士尼乐园的利润增长了73%,达到了33亿美元。游客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迪士尼甚至需要通过涨价的方式来控制客流量。就在上月,开业不到一年的上海迪士尼宣布将迎来第1000万名游客。在业绩的鼓舞下,迪士尼不断扩张着自己的乐园版图。
作为迪士尼乐园全球扩展计划中的一部分,耗资5亿美元的“潘多拉:阿凡达世界”,代表着迪士尼对未来的猎猎雄心。
5月27日,“潘多拉:阿凡达世界”(Pandora—— World of Avatar)主题乐园在美国的奥兰多迪士尼正式迎来它的第一批访客。这一造价高达5亿美元的主题乐园是奥兰多迪士尼1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扩建,迪士尼把它放在了之前人流最少的动物王国区域内,想借阿凡达的热度增加人们在这个区域的到访和停留时间。在这个造价不菲的“潘多拉星”里,有漂浮的山,发光的雨林,甚至还可以“坐”在女精灵的背上飞跃峡谷。
外国科技媒体TheVerge的记者Bryan Bishop第一时间撰写了题为“欢迎来到潘多拉,附赠阿凡达”的详细报道,讲述了迪士尼和詹姆斯。卡梅隆如何将这个项目打造成为“沉浸娱乐”的新地标:
人类是不会经常看到山漂浮在空中的,所以当你走进“潘多拉:阿凡达世界”,看到“悬浮山”的时候,大脑一时半会很难反应过来。不过,迪士尼动物王国里的这个新项目,也不是游客随处可见的,只有当你走上一座正确的小桥,才能看到这些漂浮在空中的山。这些悬浮山会让人产生认知上的混乱:这是真的还是光学把戏,它们真的在漂浮吗?
影片中在半空漂浮的山
不过,第一眼瞥过去,这里的悬浮山似乎比电影中的要小一些,至少我的大脑是这么告诉我的。
沿着小路继续走,便来到了一片水域,右边是潘多拉星球的奇花异草,左边是纳威族人建造的标志水源入口的神秘图腾。之前若隐若现的悬浮山终于一览无遗:嶙峋的巨石由盘根错节的植物连在一起,其间一条小型瀑布飞流直下,水气漫延到我脸上:天,这些山是真的!
主题公园内的“悬浮山”
主题公园故事背景不同于影片
理解“潘多拉:阿凡达世界”的关键,是要知道它不是关于原版电影的故事。游客在这里看不到片中的角色。这座占地12英亩(约5万平米)的主题公园新建了一个名叫“Mo''''''''ara山谷”的地方,这在原版影片中完全没有提及。“我们希望主题公园和原版影片有所区别,这里不是关于Jake和Neytiri(电影中的主角),这里是关于游客来到潘多拉的故事。”迪士尼幻想工程师、故事执行主管Mark LaVine说到。
在主题公园中,游客的身份是随着Alpha半人马远征公司(Alpha Centauri Expeditions 简称ACE)前去潘多拉星球的旅行者。如果你和主题公园中的向导聊天的话,他们会告诉你电影中的事件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情,来自地球的邪恶采矿集团RDA早已一去不返。如今,ACE开始将人类运输到潘多拉星球,学习这里的生态、动植物知识,修复前人给这座蓝色星球造成的破坏。
作为旅行的内容之一,游客可以使用电影中的“化身技术”来驾驶斑瑟兽(Banshee)进行空中翱翔;也可以驾一叶扁舟观赏潘多拉星球夜晚荧光闪闪的植物和神圣的Shaman of Songs.
当游客进入主题公园时就能体会到,詹姆斯·卡梅隆和项目负责人Joe Rohde不仅想把主题公园做得漂亮,更希望它能融入故事。一方面公园的植物茂盛充满细节;另一方面,从洗手间到餐厅,其设计都来自之前影片中的采矿集团RDA,因为设定是ACE重新利用了RDA的废旧设施。同时,电影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奇异生物也寻常可见,当然还有一些互动在其中:敲一个闪着荧光的植物,它就可以吐出蒸汽和水。
你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山谷,但是主题公园似乎在向你证明,这个地方可“有些年头”。
“本土向导”解说潘多拉植物
沉浸式娱乐的重要一步
早在2009年卡梅隆拍摄《阿凡达》的时候,3D还是一项巨大的技术突破。通过优秀的3D技术和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的结合,卡梅隆创造了惊艳绝伦的潘多拉星球。卡梅隆称,3D技术让人实现了真正的“身临其境”。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获得比3D更加真切的体验,唯有将观众带入到潘多拉星球了,或者一个超级逼真的重现实景。
在体验了迪士尼的“潘多拉”星球后,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沉浸娱乐”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个项目不仅让观众进入到了电影中的世界,而且证明了主题公园才是电影《阿凡达》最适合的物化介质。
以RDA废墟风格的设施
人与人互动增加沉浸感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赶上佛罗里达的一场雷雨,天公作美增强了主题公园的雨林气息。而夜幕降临后的主题公园,才真正将潘多拉星球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主题公园到处都安装了黑光灯,太阳一下山,整个公园闪耀着五彩斑斓的荧光,让人想起电影中的潘多拉夜色。
虽然迪士尼和卡梅隆在景色和设计上下了大工夫,但这些形式美的东西似乎也已发挥到了极致。如果真想要给予游客身在外星的感受,那么“土著”外星人是必不可少的。在主题公园中有两种营造外星气氛的人:一种是淡定哥,那种看起来好像是来潘多拉出个差结果再没回去的人;另一种就是向导。
“悬浮山”日间和夜间景色对比
这些向导都是ACE的雇员(在潘多拉主题公园没有迪士尼员工,每个工作人员都和故事有关),他们每个人都十分了解潘多拉星球,满腹外星经纶。你会发现这些向导绝不是那种死记硬背向你“掉书袋”的人,他们都很擅长即兴发挥,给主题公园的体验增加了一层沉浸感。我问了一个向导关于原版影片和公园相关的背景知识,结果引出了一段长达10分钟地球人与纳威人“地潘友好”的历史。这段对话不是单纯的背书,而是两个人自然的交流,这让我觉得向导非常可信。
当沉浸娱乐遇上大投资主题公园
此前迪士尼的项目人员曾经畅想,如何给《星球大战》主题公园设计一个沉浸交互的叙事体验。“阿凡达世界”这个主题公园则为这个目标展示了可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真实,并在其上构建层次。” LaVine说到,主题公园和工作人员既要为那些了解电影想要体验潘多拉星球的影迷服务,同时,对于那些不太了解电影或者小孩子,向导们也可以为前者提供一份真实的感觉,让他们有种“参观了外星国家博物馆”的感觉。
体验项目连接电影和公园
飞行和乘船体验可能是整个主题公园体验中最关键的一环,毕竟我们无法真的建造一个实物大小的潘多拉星球,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山谷。但是,飞行体验Flights of Passage凭借其强大的CG光环,毫不费力的将电影和主题公园联系了起来(关于飞行体验的CG,可以看文中的视频)。飞行体验的称道之处,不仅在于利用了影片中“阿凡达”的概念,更在于让观众有了在潘多拉星球翱翔的真切快感。
4分钟刺激的飞行体验之后,主题公园代表的Mo''''''''ara山谷看起来和潘多拉的关系更加紧密,让观众保持始终如一的沉浸感。
即便沉浸如“阿凡达世界”,依然会有一些细节会突然跳出来,让游客从潘多拉幻境中出戏。例如,园中的植物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如果凑近一摸,就会发现这些假花又硬又空。同时,在公园中你是不可能看到蓝色的纳威人的,只有飞行和乘船体验能看到,根据故事背景,他们将Mo''''''''ara山谷留给了ACE管理。另外,迪士尼乐园要求园内设施必须有清晰的导向和说明标志,所以你会奇怪为什么自己在外星会看到一个地球上的指向标。
不过这些让人出戏的小细节,其实恰恰反映了主题公园为游客提供的幻象的真实程度,只有游客真认为自己到了外星,才会对这些地球上的细节如此敏感。
“阿凡达”飞行体验设施外部
比较讽刺的是,这个情况也和《阿凡达》影片有关。当年迪士尼和卡梅隆的光风暴(Lightstorm Entertainment)签约的时候,预想是到了2017年至少已经有两部《阿凡达》续集影片已经上映。现在的情况是,“阿凡达世界”已经开园,结果最近的一部影片续集还要等到3年之后的2020年——隔了这么多年完全不敢指望观众会像2009年一样奔到电影院看《阿凡达2》。
不过这也可能是潘多拉成功的秘密,将焦点放在星球而不是影片的主角身上,让主题公园能够免于电影的失败。“阿凡达世界”抓住了原版影片的精髓——让观众穿越到一个奇异的新世界,在现实世界实现这个目标,这是真正的“建造世界”。
也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脱离,进入到一个奇异的新世界去探索。这也是沉浸式娱乐的目标,而凭借“潘多拉:阿凡达世界”主题公园,迪士尼在通往沉浸娱乐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抓着自己的手机不放,因为现实世界太快了。而如果有一个机会,能够完全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那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LaVine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