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架设道路指示显示屏
南昌新闻网讯 2017年6月30日,红谷隧道将满足通车条件。5月1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红谷隧道由老城区至红谷滩方向隧道底层沥青已经铺设完毕,现场正在进行剩余沥青的摊铺工作。在隧道内外,还有一些高新科技的运用给隧道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5月15日,记者驾车从红谷滩怡园路红谷隧道主入口驶入隧道,大约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成功穿越隧道,到达中山西路出口附近。
隧道行驶,安全最重要。记者注意到,一套消防喷淋系统沿途架设在整个隧道上方。“如果隧道中有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引发大火产生烟雾,那么这个系统能立即感应到,在相对应的起火地点喷水灭火。”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副经理万超表示,这将比起火后报警等待消防部门前来救援更加快速有效。
在隧道的各个入口上方,新型的集限高与道路指示屏于一体的智能限高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平时,这个限高架限高高度为4.5米,一旦隧道内有特殊情况禁止车辆入内,那么这个限高架将可遥控降至所需高度,将车辆拦截在隧道以外。万超告诉记者:“平时小车和公交车都可自由通行,但是重量超过55吨的大型车,或者装载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都禁止入内。”
隧道内南北两侧车道共设有52个疏散口及一个应急疏散大厅。遇突发情况,群众可以通过隧道内最近的横向疏散通道前往另一侧隧道逃离或等待救援。在隧道部分区域,群众可通过疏散大厅的爬梯到达隧道东岸地面。万超说:“疏散大厅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米,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疏散大厅出口设在隧道东岸沿江快速路旁的赣江风光带中。
红谷隧道在防积水方面也做足了“功课”。设计初期市政公用集团就要求设计单位考虑好排水功能,故施工方在隧道进出口都设置了多条横截沟,可及时将水排至隧道内的排水泵房中,排水泵由液限仪自动开启。如果水量超过设计标准,将启动应急预案,加泵排水,确保隧道内车辆正常通行。
截至5月15日,隧道部分路段沥青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接下来将是道路交通标线的施划。万超说:“预计5月底这些工作都可以完成,一些设备将于6月份进行最后调试,通讯部门也将前来覆盖手机通信信号和网络信号。”
隧道共有11个出入口,其中沿江中大道南侧、北侧各有一对出入口,中山西路有一对出入口,朝阳洲中路有一出口,实现三进四出,路网衔接,红谷中大道和丰和中大道也各有一对出入口,大家可根据目的地自由选择。据了解,6月底,红谷隧道将根据隧道和路面连接道路的通行状况,分批次开通各出入口。(首席记者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