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全球最有钱的科技公司,坐拥2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而另一边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多元化国际性家庭娱乐公司。早就有传闻说,两家巨头要进行收购合并,合并后的实力难以想象!这两家公司,一家叫做苹果,一家叫做迪...
一边是全球最有钱的科技公司,坐拥2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而另一边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多元化国际性家庭娱乐公司。
早就有传闻说,两家巨头要进行收购合并,合并后的实力难以想象!
这两家公司,一家叫做苹果,一家叫做迪士尼。
两家公司看着可能八辈子都打不到一块儿,那为什么会有收购的传闻传出来呢?
这一切还得从乔帮主时代说起……
2006年,担任苹果当时首席执行官的史蒂夫·乔布斯成为了迪士尼娱乐公司的最大股东。从那时候开始,苹果将要收购迪士尼的风声就一直没有停过,并且愈演愈烈。
这次根据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投资银行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这次苹果可能要动真格的了!据传,苹果此次将会收回海外的2000多亿美元的现金,来最终完成对迪士尼的收购。
其实,苹果和迪士尼的这次交易,对双方均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的。
对于一直在将高科技整合于旗下主题乐园的迪士尼来说,苹果的收购无疑对乐园的高科技体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苹果收购迪士尼之后,全球的迪士尼乐园便能够享受到一系列苹果的高科技产品和设备的配套,这与迪士尼乐园高科技技术乐园战略一拍即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完成自己想通过尖端科技吸引游客的愿望,还能够借助大批的苹果用户数据来提高自身产品的传播和拓展。
而对于苹果方面来说,正在努力开拓资金收入来源的苹果,迪士尼丰富的内容资源对苹果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而对于苹果方面来说,正在努力开拓资金收入来源的苹果,迪士尼丰富的内容资源对苹果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总所周知,苹果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依靠iPhone,而现阶段智能手机业务已经过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苹果急需从其他领域找到收入增长点。
而苹果近些年来在内容领域的探索上态度也比较积极。自家的Apple Music就是苹果在该领域的探索之一。而坐拥海量电影、电视资源的迪士尼刚好给苹果提供了一个涉足内容领域的机会。而迪士尼自身并没有太多的硬件业务,并不会和苹果公司的定位相冲突,给苹果的品牌带来削弱作用。
这里有个小插曲。在去年美国电信巨头AT&T收购华纳之前,苹果就曾对华纳有着浓厚的兴趣。蒂姆·库克当时就曾放出豪言称,苹果将“合并任何体量的公司”,如此看来,苹果要收购迪士尼的论调,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如若苹果和迪士尼真的合并后,双方同时能够享受到庞大的内容库和用户基础,利润将得到大幅的增加,同时苹果也将成为一个市值价值1万亿美元的超级公司。
不过虽说两家公司合并的消息从来没停过,但是目前双方均未发表任何官方声明,因此并不能说明双方正在考虑或进行这一收购预案。
并且由于此次收购的交易金额数资巨大,苹果如要进行完整的交易就必须顺利回收所有海外资金。这就意味着,苹果势必将需要美国政府给予自身一定时间的“免税期”来进行资金回收。因此能否交易成功还严重依赖于美国政府是否真正配合这次回收。
而事实上,这次的交易对双方而言,都必将是一场高风险的交易。
对于迪士尼而言,目前迪士尼的核心业务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今年初上映的《美女与野兽》更是一举成为了年内首部突破10亿美元票房的影片。除了电影,迪士尼乐园在全球接待游客人数上处于全球主题公园的榜首。坐拥如此庞大的IP内容,迪士尼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冒着被收购的风险去发展自身的高科技梦想。
而对于苹果而言,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对于这场交易的规模难以预料。如果苹果想要直接收购迪士尼,代价便是以40%的溢价购买下迪士尼的股票,这就相当于一共2370亿美元。如果苹果真正的想法只是丰富内容业务的多样性,并不会进行完全的收购。
反正双方的关系那么好,明明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方法去展开合作来获取相互想要得到的技术和内容,何必要大费干戈去交易呢。
虽然苹果非常有钱,但是其自身有着非常保守的投资策略。纵观当下苹果的投资中,大多数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增加自身销售有关。
实际上,如今的现实情况,迫使苹果不得不采取激进的投资并购战略。
虽然东亚地区被苹果视为战略上的新兴市场,但是包括中国、印度在内,安卓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比要远超于苹果。小米、华为、Vivo、OPPO等中国品牌的崛起,苹果在2016年的销量比2015年同比减少7%。
加之苹果自从iPhone 4S过后,手机的创新一代比一代少,新机型目前基本就只是在配置上进行升级而已。这样单纯的变形、升级消费者自然不会买账。
[如今国内颇受欢迎的小米手机]
在全球智能手机发展都减速之际,苹果自身也意识到,不能光靠单一的智能终端销售作为收入来源,开始向内容领域深入。
毕竟,智能终端和内容媒体是相互联系着的,因为这些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大、高频、联通线上与线下。由此可见,内容领域对于苹果的终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而事实上,苹果这些年来也在逐步拉拢一些世界知名IP与其展开独家的合作,比如在iPhone 7发布当晚,苹果公布了与任天堂共同推出的《Super Mario Ru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难看出,苹果已经在为自身的音乐与游戏服务上争夺独家的版权。
随着对内容领域的深入,苹果也在不断重塑自己的公司结构,如今苹果嫣然成为了一个综合型公司,树立了自身“硬件+内容+服务”的生态系统。
Apple Music的订阅服务,正是苹果在内容领域进行的一次探索。苹果与全球音乐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确保了其自身庞大的音乐版权库,吸引人们花钱去订阅享受服务。
而其实,内容领域虽然为苹果的一个关注重点,力求收购更多的内容领域公司,而收购对象的大小其实并不是主要问题。
在2016年苹果的总营收为2156亿美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中的内容服务。服务业务在2016年达到了240亿美元,增长为22%,同时Apple Music的订阅量宣布突破2000万人次,这是其自身竞争对手Spotify花了7年才取得的成绩。
而同年迪士尼也同样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网络营收占比42.58%,消费与互动占比9.94%,这两项收入加起来就达到了一半以上。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旦苹果和迪士尼联合起来,将拥有世界级的内容发布渠道与内容制作室资源,未来拍摄再多的电视剧、电影也不成问题。
苹果封闭的生态链对优质的内容有着巨大的需求。而迪士尼恰好拥有丰富的内容和渠道,旗下的影视和主题乐园对于苹果来说都是可以通过终端向服务延伸的重要资源。
而其实这种跨界合作早已不少见,例如2015年华为与漫画家蔡志忠推出的Mate S宣传海报、红米与初音未来的限量版等。随着智能终端快速进化,唯有“文化+科技”的融合更能把握销售者的心。
3月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数字”这个代表文化科技融合关键环节的概念频频出现。这说明,《规划》高度强调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而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又特别突出数字技术的作用,这值得我们重视。
无独有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变化,通过咨询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网上征求全社会意见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3版作
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目录》2016版。在《目录》5大领域8个产业中,其中一个产业方向就是“数字创意产业”。可见“文化+科技”之势。
在文化产业评论看到的一份数字融合市场报告中,87%受访的中国企业高管都考虑在未来5年通过行业跨界寻找新的市场契机,这高于他们继续发展现有业务的意愿。互联网思维的快速泛滥不断地勾兑出合作的需求。苹果和迪士尼之间貌似没有挂钩,但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文化+科技”的战略价值凸显。娱乐产业的用户群体更多是喜动的,再加上文化娱乐行业需要“黑科技”的支持,这就能引起双方的共振,并产生合作的基础。再者,互联网+就是需要打破常规,其要旨之一就是对用户的多元化刺激,给用户一个享受多层级服务的体验,这对于企业和用户都是一种莫大的机遇。
从苹果收购迪士尼的事件可以看出,拥有独立自主的IP产权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独立而知名的IP形象,相信迪士尼如今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也就不会让苹果愿意斥巨资去收购迪士尼丰富的内容资源了。
随着国际商标、产权、IP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商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注册,以保证自己品牌的独一性。
然而,目前中国至少还有15%的企业商标在境外被抢注,在国外商标抢注事件每年高达100起。据官方统计,在中国名牌产品的商标中,近50%未在美国、加拿大注册;近60%未在香港注册;近80%未在澳大利亚注册。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 造成每年约10亿元无形资产流失。这值得大家加强重视。
而佐上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则为社会各大企业、团体、个人提供了知识产权代理业务,提供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注册服务,让您的商标、产权得到完整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独立的产权。更多详细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蜜豹时尚文创新媒体公众号今后的推送,或者详询下图中的联系方式哦~
独立知识产权,您值得拥有!
更多知识产权相关消息请关注蜜豹时尚文创新媒体Mysticbox
或与我们取得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