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遭到监管政策持续打压之后,前期疯炒以致估值过高的风险渐渐暴露。IPO后业绩“变脸”也带来了一场利空。创业板中,一季报亏损次新股多达16家,而今年3月份刚刚上市的尚品宅配,一季报就亏损4657万元,每股亏损0.57元。
数据显示,虽然今年新股只有20只业绩“变脸”,但是总体净利润下滑的有29家,这多出的9家基本都是上市前净利润已经出现下滑,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继续保持下滑态势。
在IPO提速的同时,新上市企业的质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今年以来,截至5月11日,A股共有190家公司成功上市,最多的一个月是1月,达到54家。在这些公司中,一季报出现净利润下滑或者亏损的公司竟然多达30家,占比达到15%。
具体来看,在30家下滑或者亏损的公司中,亏损最为严重的公司是思特奇,其亏损额度高达5700多万元,尚品宅配也出现较大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657万元,每股亏损0.57 元。
2017年一季度,尚品宅配仍在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打转。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27.6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为-4657.14万元。
业界观点普遍认为,一季度一般为家装家居行业淡季,在一年中所占比例较小,对于处于家装产业链偏前端的定制家居行业更是如此。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认为,尚品宅配由于新开门店较少,因此增长主要为收入增长所贡献。
业内人士表示,尚品宅配直营+加盟的模式,决定了其营收猛增但净利停滞不前的结局。据了解,公司在家居行业中布局旗舰店/购物中心渠道,开拓直营店扩张模式,淡季渠道拓展等刚性成本费用较高。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的研究报告分析称,尚品宅配2016年销售费用中最主要的三项职工薪酬和福利费、广告宣传费和租赁及水电管理费分别占49.8%、18.9%、12.4%,其中职工薪酬和福利费、租赁及水电管理费均为刚性费用,基本不随销售收入变化,因此公司一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部分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或波动较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以及行业周期或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已在招股说明书或公告中披露了季节性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情况。
除了尚品宅配,索菲亚(002572,股吧)、欧派、好莱客(603898,股吧)等定制家居巨头也陆续披露了一季度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索菲亚、欧派、好莱客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上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仅尚品宅配净利润亏损4657万元。
营收方面,尚品宅配表现可圈可点。欧派排名第一,收入为14.49亿元。随后是索菲亚和尚品宅配,收入分别为9.54亿元、7.94亿元。
而净利润,尚品宅配亏损4657.14万元,索菲亚、欧派、好莱客、皮阿诺等则通通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尚品宅配净利润增长率为-23.04%,皮阿诺净利润增长率则上升了304.46%。对此,尚品宅配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第一季度为生产经营的淡季,经营业绩相对较差,但经销费用、管理费用等日常经营费用仍支出,希望下一季度考试能够扭亏为盈,获得更好的成绩。
对于市场关注的业绩“变脸”问题,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员孔凌飞表示,业绩变脸并非次新股独有,应当理性看待。其通过分析发现,一季报次新股业绩下滑比例为20.74%,小于整体的29.94%,次新股亏损比例为6.67%,小于整体的14.94%。
次新股市场的下跌与IPO
次新股市场的下跌与IPO的加速发行有着紧密的联系。著名财经评论家皮海洲认为,首先,在行情上升的时候,市场会淡化利空因素,包括新股超常规发行。但一旦行情转势,利空因素就会被放大,这时新股超常规发行的利空作用就会表现出来。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新股发行速度不在乎每周多几家还是少几家,关键是发行公司质量。不过皮海洲认为,随着今年一季报的披露,新股的质量问题原形毕露。尚品宅配今年3月刚刚上市,一季度便每股亏损0.57元,统计显示,一季报业绩亏损的次新股达到32只,其中有10家公司是今年一季度上市的。
此外,IPO超常规发行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带病发行”。新股的高速发行并没有解决限售股的产生问题,以至困扰A股市场的“IPO堰塞湖”转化为了“限售股堰塞湖”。
第一创业日前股价的暴跌也再一次证明了限售股解禁对股价所构成的冲击。而目前的IPO超常规发行,也就是在让“限售股堰塞湖”急剧膨胀。皮海洲认为,一旦“限售股堰塞湖”泄洪,足以让股市形成新一轮的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