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景网《WE言堂》专栏特约\u00A0金融街1号
“全心全意小天鹅”,曾经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如今,这家无锡企业虽然不再像当年那样高调,但依然在白电江湖占有重要一席。
今年一季度,小天鹅营收及利润再次闯出历史新高。事实上,自2012年进行深度战略调整后,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着逐年稳定的增长,且增幅基本同步。
与此想辉映,二级市场上,小天鹅A、小天鹅B也是比翼齐飞,震荡走高。近期,伴随堪称波澜壮阔的白马股行情,二者更是尽情飞舞,连创历史新高。以5月4日小天鹅A股收盘价计,公司市值接近300亿元。
小天鹅A2012年以来周K线走势
小天鹅B2012年以来周K线走势
看上去很美不是么?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不过,没有对比,或许就没有伤害。我们要对比的不是别的,正是小天鹅的控股股东:美的集团。截至5月4日收盘,美的集团市值高达2282亿元。
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对。它们现在是母子关系。作为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体量远大于旗下的小天鹅,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意思的是,小天鹅并不是美的集团的亲生子。2008年,美的集团以16..8亿元受让无锡国联持有的小天鹅24%股权,成功将小天鹅纳入麾下。后经资本运作,美的集团现持有小天鹅37.78%股权,控制力逐步增强。
在加入美的大家庭之前,小天鹅已是中国家电领域响当当的脚色,特别是在洗衣机行业,小天鹅拥有多项第一,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就在这里诞生。资料显示,小天鹅的前身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洗衣机行业的。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小天鹅曾连续多年领舞国内洗衣机行业,超过海尔位居第一。本世纪初,在国内白电企业中,仍然只有海尔和小天鹅两家具备滚筒洗衣机的研发技术。毋庸讳言,当年从电风扇起家,坚持走多元化之路的美的,从小家电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也是风生水起,但其洗衣机相对薄弱,在这一领域,只能望小天鹅之项背。
这也许就是志在成就白电王国的美的集团看中小天鹅的主要原因。在成功入主小天鹅后,当年的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现仍兼任这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方洪波曾对媒体表示,美的早在2003年就开始“关注小天鹅”,5年后终于等到了并购的机会。
彼时,或许出于体制、机制、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小天鹅一度折翼,成为格林柯尔、斯威特等资本大鳄争食的目标,并曾短暂过手斯威特,从知名的绩优股跌落到戴上ST帽子。一路坎坷,小天鹅仍未能挣脱泥沼再度起飞,美的适时出手,击退强劲竞争对手,如愿抱得天鹅归。方洪波当时坦言,看重小天鹅品牌和技术研发的精英团队,包括他的技术基础和平台力量,不输给国内任何竞争对手。
美的并没有把小天鹅这一品牌封存,它不仅为小天鹅带来了市场意识、机制、理念和文化方面的改变,还通过一系列运作,以小天鹅为重要平台,将旗下众多的洗衣机资产重新整合,美的洗衣机的研发人员和研发平台随后也基本都搬到了无锡。小天鹅重整羽翼,终于再度起飞。
而凭借小天鹅这一在洗衣机行业征战多年的龙头品牌,美的也一举补上了其宏大版图中洗衣机产业的短板,并进一步激发了整个“美的白电系”的活力,在中国白电市场的重构中占据并巩固了有利地位。
应该说,这是人们乐见的双赢局面。尤其对小天鹅,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是浴火重生。
在中国知名企业,特别是家电巨头,专业化与多元化一直是两大流派,分歧和争议不断。海尔、美的是多元化的佼佼者,以专注著称的格力,近年来也在走向多元。而小天鹅,向来被外界看作是专业化的代表,深耕不辍,始终傲立于行业第一阵营。
其实,小天鹅在如日中天的当年,并非没有多元化的尝试,甚至有大手笔的扩张领地。比如,提出“同心多元化”,高调进军洗碗机,还有跨界试水,如空调、冰箱等,还有被政府引导进入其他一些领域。这些投资大都命运多舛,有的忍痛断腕,有的被迫收缩,还有的在重组过程中被整合剥离。
反观美的,则是产品线最全的家电龙头企业。有评论指出,就战略、业务布局及治理结构和企业经营而言,美的几乎是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综合类家电企业之一。其核心战略,\u00A0是建设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科技集团,可谓雄心勃勃。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的集团的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一路高歌猛进,正沿着“国际化,多元化和高端化”不断拓展成长空间。
也正因为如此,在被多元化的美的并购后,小天鹅被定位于美的大棋局中洗衣机产业的重要平台和关键一子。有小天鹅这样的“飞将”把守,美的在三星、西门子、海尔等国内外强手林立的洗衣机行业,就能严阵以待,“不叫胡马度阴山”。
所以,专注,再专注,持续提升在洗衣机行业的竞争力,是小天鹅的使命。这是当年美的看中小天鹅的慧眼所在,也是入主后推动小天鹅持续聚焦主业的根源。在美的集团的控制和布阵下,小天鹅或难以旁逸斜出,只能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搏击。
小天鹅和美的,都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国内知名企业。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植根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两方热土。在一份“199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中,美的以46.\u00A068\u00A0亿元位居11位,小天鹅38.\u00A052亿元居第13位,差距不算遥远。
而小天鹅更是早美的集团多年登陆资本市场:1996年7月,1997年3月,小天鹅B、小天鹅A相继上市,而美的集团则是于2013年9月上市。如今,二者的成长路径和巨大的市值差异,既令人唏嘘,也值得玩味。
或许,专业化与多元化,两种模式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二者都有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争论也将无止歇。如何在专注的空间里不断拓展抬升制约起舞的天花板,才是摆在小天鹅及其控股股东美的集团面前的课题。
本文作者为:金融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