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迎百岁生日)
今天,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父亲贝祖诒是银行业巨子,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他为苏州望族之后,在苏州的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从小,父亲就希望他子继父业。然而,对建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35年,17岁的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开启了自己的设计生涯。
提起他,不少人会联想到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等代表作。尽管不是政治人物,但贝聿铭的一生与多位政要有良好互动。
曾为邓小平夫妇当报幕员
政知圈不得不提的是贝聿铭与邓小平的交集。
1979年,邓小平访美,史称中美“破冰之旅”。当地时间1月29日晚,邓小平夫妇在卡特夫妇的陪同下,出席了在肯尼迪中心举办的文艺晚会。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是这场晚会的报幕员之一。
当时,美国方面为了表示对这次访问的重视和友好,特意在刚建好的国家美术馆东厅安排了一场演讲,这一美术馆的设计师正是贝聿铭。
原本是好意,未曾想邓小平演讲时音响出现故障,台下好几百人根本听不清他在讲些什么,嗡嗡声一片。邓小平发现后也不慌张,很快调整说话的内容,自己尽量少说,而是让当时的翻译杨洁篪(现任国务委员)直接用英语讲出。
后来才知道,贝聿铭在设计美术馆时原本就是为了安静,所以里面没有声场。
事实上,这并不是贝聿铭与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接触。1974年, 贝聿铭以美国建筑师学会成员的身份到访北京并作文化交流。这次是自中美乒乓外交后,首次有美国建筑师到访中国作文化交流,亦是贝聿铭自1935 年出国留学后,时隔四十年后首次回国。他被邀请在北京做一场关于建筑和都市设计的演讲。
4年后,贝聿铭再被邀请到访北京,政府希望他在故宫附近设计一幢“现代化建筑样板”的高层旅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追求现代化的标志。
据贝聿铭回忆,“1978年我回来,有领导人请我到人民大会堂谈话,说能不能在长安街给造一个高楼?我说不行,不敢做。做了以后,将来人要骂我。他同意我的观点,说周总理以前也说过这个话。我说好,既然你们都同意,再想办法吧。那次之后,清华大学的吴良镛先生就提议建筑高度应像一条线,从故宫向外慢慢增高,因为里面都是文物,进了故宫看见高楼都围住你,故宫就破坏了。大家都同意。”
最后他选择了在北京郊外的香山设计一个低层的旅游宾馆,被命名为香山饭店。这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贝聿铭完成项目后不久就获得了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茨克奖。
因国家大剧院与江泽民有交集
贝聿铭与江泽民有过一些间接的交集。
浦光中学前身上海青年会中学,是贝聿铭的母校,1946年至1948年,江泽民曾于该校任教。
专攻建筑之后,贝聿铭和江泽民的交集因国家大剧院而起。
著名的华裔女高音歌唱家茅爱立是牵线人。2007年,时年86岁的茅爱立曾对媒体回忆说,十年前,看着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录影带,有感于影带中贝聿铭的设计没有一个在中国,她于是致函贝聿铭,建议他为中国设计一个大剧院,不久贝聿铭回信说,中国政府并未邀请他。
1997年秋,茅爱立得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要访问美国,于是买了贝聿铭录影带,加上一封建议在天安门广场建大剧院的信函,寄到中国驻美大使馆委托转交江泽民。没多久报上就刊登决定建国家大剧院的消息,原来周恩来总理早就提议要建国家大剧院,但几十年由于各种原因被耽搁下来。
了解到中国政府正在为大剧院设计向全世界招标,茅爱立再次致函贝聿铭希望他去投标,后因贝聿铭从不投标而作罢。
设计的中国驻美大使馆获胡锦涛称赞
贝聿铭设计的作品还曾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称赞。
2008年11月,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后视察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办公楼。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办公楼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北的国际使馆中心,总占地面积10796平方米,其设计者正是国际知名建筑师贝聿铭。
胡锦涛一行先后参观了新馆内用于重大外交活动的多功能厅和可以容纳200人的新闻发布厅。看到馆内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众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品,胡锦涛频频点头。他说,驻美使馆现在有了第一流的硬件,希望大家以第一流的精神面貌和第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为家乡设计的博物馆开馆温家宝发贺信
多年来,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使经其手设计的每一栋建筑都带上了神奇的“光环”,他为家乡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更是这样。本世纪初,贝聿铭再次回到家乡苏州,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隆重开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贝聿铭发来贺信,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竣工开馆表示祝贺。这封贺信由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开馆典礼上宣读。时任江苏省省长梁保华致辞表示,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苏州人民、向贝聿铭表示热烈的祝贺。
除了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之外,贝聿铭自己也成为家乡苏州的一张名片。当地官员在向外国领导人介绍苏州时总会提起贝聿铭的名字。1992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应邀访问中国,时任苏州市市长向客人介绍苏州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明清两代出了3个状元,近代又出了费孝通、贝聿铭等名人后,李光耀风趣地说,“人到了苏州就会变得聪明,那我一定要让孙子到苏州来住几年,这样也可以领受到苏州的灵秀之气了。”
而在国外,当别人问他是哪里人时,贝聿铭总说自己是苏州人。
原标题:贝聿铭将迎百岁生日 曾拒绝在长安街造高楼
(原标题: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迎百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