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从千亿市值到57亿美元贱卖!资本的力量能再一次拯救“鞋王”百丽么?

从千亿市值到57亿美元贱卖!资本的力量能再一次拯救“鞋王”百丽么?

百丽 

2007年5月23日赴港上市的百丽国际至今接近 10 年,上市价为 6.2 元。受惠于中港两地零售市场畅旺,百丽国际市值曾逾千亿,为蓝筹股之一。

但近年来,百丽业绩欠佳,股价也一路走下坡路,目前的 444 亿市值距离巅峰时期腰斩都不止。

据知情人士透露,昨日,鼎辉投资已经在与百丽国际(8, 0.00, 0.00%)的管理层一起研究潜在的收购交易。

曾经的百丽风光无限!

江湖上有一句话:只要有百货商场的地方,就有百丽的身影!

只要走进百货商场,几乎超过一半的鞋类专柜都是百丽旗下的品牌,最终你会发现,选来选去其实你买的都是百丽的鞋子。在电子商务不盛行的年代,百丽凭借庞大的门面、店铺占据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地位。

百丽公司成立于1992年,投资200万港币的小厂,历时20余年,一度发展成市值超过千亿港币的上市公司!不可谓不强大!

“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丽!”这是曾经何时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盛百椒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

现在,百丽怎么了?或者换一种说法:中国“鞋王们”怎么了?

要知道,百丽曾连续12年在中国女鞋销售中居榜首。可是近年来除了股价下滑的声音外就是频繁的关店。

除了鞋类业务,百丽还代理运动、服饰品牌,包括一线运动品牌Nike及Adidas,二线运动品牌PUMA及Converse等,以及服装品牌moussy、SLY及REPLAY等。

快速扩张,是天使也是魔鬼

实际上,百丽的衰退有迹可循。

近日,百丽国际发布2016业绩盈利警告,预计2016年全年净利润有15-25%的跌幅。这是继2015年净利下跌38.4%后,连续第二个业绩大幅下滑,也是集团上市十年来第一次连续业绩下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0 年到 2012 年期间,百丽门店每年净增量都在1500—2000家。快速扩张的门店将百丽推上了鞋王的巅峰。2013年,百丽的开店速度开始放缓,到了2014年,百丽的“疯狂开店”戛然而止。百丽从此前平均不到两天就开一家新店变成了平均不足两天就关一家门店。

去年6-8月,百丽集团在内地关闭了276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天关店3家,和达芙妮一样,曾经的鞋王已到了不得不靠关店止损的地步。

归根结底败在设计跟不上消费者的品味

对于百丽的现状,CEO 盛百椒在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承认,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消费者对鞋品类需求出现很大改变,消费者开始重视性价比、便利及个性化,同时指出电商的出现对集团造成巨大威胁。

无论是百丽还是达芙妮,都面临品牌老化都问题,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较弱。

以百丽为例,这几年价格越卖越贵,甚至超过很多国外品牌的价格,质量和款式却有所]退步。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外快时尚的兴起,新兴品牌的流行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从设计上而言,还是传统的老三样,无新意,甚至来说显得有点土。同样价位的时尚女鞋品牌小 CK “Charles & Keith”对比之下设计新颖,流苏、绑带、尖头、细跟,更受年轻消费者追捧。店面设计方面也是毫无新意。

除了品牌老化这一问题,中国女鞋无论百丽国际还是达芙妮都存在在电商平台发力不足的问题。

早在2009年,百丽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2010年,淘秀网几乎没有任何广告投入,但其销售额却做到了1000万元。

2011年,百丽又成立了优购网,并将淘秀网的资源全面移植至优购网中,后来优购网经历了高管先后离职、发展远远未达到百丽预期。

百丽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鞋业面临转型的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思考,线上的运营思路与线下完全不一样,如果品牌只是把电商作为一个渠道,未能与线下捆绑,那么也无法达到品牌推广的效果。

百丽 CEO 盛百椒表示,如果不转型,百丽就会死掉,转型则面临巨大风险。那么接手的鼎晖投资,能否让百丽扭转局面?

鼎晖的第一次助力,让百丽成为一代鞋王

2004年,内地零售业向外资完全开放,百丽国际成立。接着,百丽国际终止了百丽的独家分销权力,步入自建零售网络时代。

当时,要打这个局面,赢得这场商战,关键在于,募集开店资金,整合原有分销商体系。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2005年9月12日,百丽国际引入了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两家基金公司(MSI、MSII)和鼎晖投资旗下的CDH。三方PE合计出资2366万港元,认购了百丽国际9860股可赎回股。

资本的适时介入,令百丽国际握有了足够的资金与底气整合分销商体系,同时也助其完善了集团内的股权结构。

接下来的15个月内,百丽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店猛增1419家,并整合纳入了运动服饰零售业务。2006年6月30日,百丽国际以8.31亿元的代价,收购了Full best,获得运动服饰业务经营权。

在资本的助拳及轮番的收编整合下,百丽国际的总资产从2005年的16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06年的44.45亿元。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统计,以销售收入计,百丽品牌的内地市场占有率于2006年达到8.2%,居女鞋首位。

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市值高达670亿港币。

在招股之前,公司完成了一系列股权优化。其股权结构最终落定为,邓耀及其家族直接、间接控股43%;百丽CEO盛百椒直接、间接控股约8.4%。2006年9月18日,邓氏家族与盛百椒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如此,双方拥有了对百丽国际的绝对控制权。

随上市后的资本推动,百丽加速跑马圈地,收购一系列品牌,3.8亿收购了斐乐,6亿收购了妙丽,16亿收购了江苏森达,15亿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美丽宝等。 在此基础上,百丽加大其鞋业市场布局,扩充零售连锁能力,牢牢控制百货等销售渠道。

在电子商务还未充分发展的年代,国内消费场景主要是百货商场和街边店,百丽凭借多品牌战略和渠道控制,几乎垄断女鞋市场。在每一个百货商场,不同品牌专柜的背后,很多都是百丽公司。

从2006年到2011年,百丽营收从53亿涨到290亿,净利润从9亿增长到42亿。其毛利率更是一路走高,一度高达62%,令诸多高科技企业家吃惊。这样高的毛利率,源于百丽对中国鞋业零售终端的控盘。

当百丽把百货商场零售柜台牢牢占据之后,后来者就没机会了。不仅鞋业领域的后来者没机会,任何其它领域的后来者都没机会。当它有了房地产独特的稀缺性、控制力以后,它就有了定价权,它不仅能获得高毛利率,还可以10年甚至长期控制这个平台。

从这个角度看,百丽是个内房地产企业。麦当劳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也是房地产,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我们在设计未来商业模式的时候要思考的地方。

我们的商业模式里面有没有能够把房地产当做一个支撑点的要素,而连锁业的本质就是房地产,就是内房地产,百丽找到了这个支撑点。我们其它的产业领域能不能也找到这样一个支撑点,这是百丽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

简言之,通过资本运作扩大终端优势,实现对零售终端的控盘,做成内房地产企业,就是百丽商业模式的核心,成就了百丽的非凡业绩。

鼎晖二次入驻,能否让百丽重获新生?

客观来说,百丽国际目前陷入的是老牌鞋企普遍的困境。在电商冲击下,实体零售尤其是百货商场的吸客能力急剧下降,国外鞋业品牌加速到华布局,百丽这样的老牌鞋企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方面,在百货门店中投入的巨额成本,很难转换成对等的销售额。

另一方面,其原先的目标人群是20到40多岁的女性,定位过于宽泛,已经渐渐难以满足追求个性和需求更细分的年轻客户。在国外快时尚鞋企和国内电商定制等的夹击下,百丽等老牌鞋企渐渐走向衰落。

盛百椒在去年的业绩会上坦言,“目前公司缺少的是方向感和具体行动,如何通过改变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这是因为集团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缚,任何转变都可能带来短期业绩的影响和付出代价。公司自从上市后,持续增长是最主要目标,对于未来根本性的转型不敢决策。”

假如鼎晖投资果真二次入驻成功,会给百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转变呢?目前还不得知。但12年前的成功合作至少让人对其未来抱有一丝期待。

整理自:风度先生周刊、正和岛、第一财经日报、36氪等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