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区百姓信赖的金牌“和事佬” 近六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
西安新闻网讯 初见哈志刚,这个衣着朴实的“金牌调解员”老远便伸出了双手,那股亲和力让人格外温暖。 在紫阳县向阳镇社区街道,只要说起老哈,社区居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我们可少不了这个 和事佬 !如果不是他,不知有多少小纠纷会变成大矛盾!”
数次登门调解 五省会馆修复中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紫阳县向阳镇社区属城乡接合部,离县城较近,近年来随着移民搬迁快速推进,很多群众从山上搬进了社区,外来人口多,生活习惯有差异,社情复杂,矛盾纠纷也多。
向阳镇瓦房店五省会馆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五省会馆中的江西馆需要修复,必须拆除紧挨江西馆的几间简易房,而这几间简易房的主人亢永富老人却迟迟不愿搬走,老哈便同镇上工作人员到亢永富家中作拆迁工作。 起初亢永富态度坚决不愿搬离,老哈便数次登门调解,反复做思想工作,亢永富老人最终欣然答应拆迁。可考虑到亢老的实际困难,老哈便找到当地有关部门,为亢永富争取到了镇上安置点一套70余平方米的房子,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
类似这样的矛盾纠纷,老哈不知调处了多少起。“老哈经常超负荷工作,双休日、节假日也不例外,总是随叫随到。”在曾担任向阳镇司法所所长的刘天龙的印象中,工作就是哈志刚的全部。
七旬居民卧病在床两儿子在外务工 老哈亲自照顾老人
73岁的夏祖新是向阳镇社区居民,早年丧妻,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身边无人照顾,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身体越来越差。老哈知道情况后,及时与夏祖新的两个儿子取得联系,由于两兄弟都与公司签有用工合同,提前终止合同便拿不到完整工资,因而都回不了家。老哈就亲自照顾夏祖新老人,经常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给老人申请临时医疗救助。
同时,他还不停与兄弟俩进行沟通,经过三次登门调解,苦口婆心地讲赡养义务,兄弟俩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回到了老人身边,一桩由赡养引起的矛盾得以平息。
为方便群众设立“老哈调解室” 成为当地一块“金”字招牌
老哈从事人民调解20年来,每年调解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近百起。最近6年来,老哈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处理重大矛盾纠纷120起,防止群体性事件10起,涉及当事人1000余人,涉案金额200多万元,调解率、协议率达95%以上,成功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012年,哈志刚获得陕西省政府“省民族团结进步奖”;2015年被安康市司法局评为“金牌调解员”;2016年被县司法局评为“金牌调解员”……“给咱这么多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以后要是干不好就丢人啦!”老哈说。
为了方便群众,老哈在社区还成立了“老哈调解室”,如今已成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其实,无论是社区街道、还是老百姓家里,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是我的调解室。”老哈说。
多年的工作让老哈总结出了“五心”调解法:群众进门一杯热茶,用热心平息怨气;纠纷根源要深挖,用细心寻找办法;法律依据当面查,用公心压住邪气;沟通常用换位法,用耐心直面困难;疙瘩不解不放下,用决心化解矛盾。靠着这“五心”,老哈赢得了群众的真心。
“干人民调解工作,尽管要磨破嘴、跑断腿,有时还遭白眼、受冷落,但只要有一身正气、凭着一颗良心、一份真诚,尽到一份责任,终会得到群众认可。”尽管人民调解工作琐碎辛苦,64岁的老哈却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文/图 西安晚报记者 张松 通讯员 唐波
(原标题:社区百姓信赖的金牌“和事佬” 近六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