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iTsinghua学堂”走进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教授为巴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一场题为“可持续建筑环境”的讲座,引起热烈反响。
据了解,从2016年4月起,清华大学推出iTsinghua学堂项目,首批iTsinghua学堂讲师共70余名教授,包括众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各院系院长、系主任、书记等,他们走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学,每年开设100场左右的讲座,为中学生讲述学科前沿、专业发展、清华故事与大学文化。
iTsinghua走进巴蜀,共论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绿色建筑,是此研究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多次被重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做大会主报告,目前主持多个国内国际重点项目,是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此次为巴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带来题为“可持续建筑环境”的讲座,从建筑环境、建筑能源应用、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启发同学们从建筑环境、节能环保、生态保护等方面思考与建筑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话题。互动环节,巴蜀学子更是积极参与讨论,既有从生物进化角度出发提出人类发展过程中环境平衡的相关问题,又有关于人类能否长期定居在太空站的妙想趣问,还有对于人类依靠技术控制生存条件对生态健康的优劣思考等。朱教授对所有提问均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表示多个问题均与建筑环境科学的热门发展趋势吻合,他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保持对科学的积极与热情。
本次讲座由巴蜀中学邓飞副校长主持,另外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彭凌教授与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王者同学与巴蜀学子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学习方法、人生规划等方方面面进行探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加强选育衔接,让招生回归教育本质
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清华人,时至今日早已成为清华的一个标志。此次推出的iTsinghua学堂,意在与实体的清华学堂相对应,同时“i”有“international”、“innovation”、“Internet”、“interesting”、“I”等各种涵义,意在全方位展示清华的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在线教育等最新发展,同时鼓励中学生发现清华的趣味所在,“你的清华你定义”。
据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介绍,推出iTsinghua学堂的初衷是为了让招生回归教育本质,进一步加强选育衔接。清华有着全员育人的优良传统,拥有一支由招生教师、招生志愿者和校内教师组成的招生团队,此次iTsinghua学堂启动,得到了院系和各部处教师的积极响应,一批名师大家加入iTsinghua学堂讲师团,走进中学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讲述清华故事、传播清华文化。
促进基础教育,大学中学合作广育人才
“清华一年只招3000多人,但iTsinghua学堂每年可以覆盖数万人,通过这些讲座,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清华,接触到大师。”如何加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衔接,弥补高校生源需求与现状的差距,是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iTsinghua学堂努力的方向。
iTsinghua学堂将组织大学教授走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学,以每年百场讲座的形式,向中学生介绍学科前沿、专业发展,同时传播大学的教育精神、文化与教学理念等,对基础教育起到促进和反哺作用。目前,部分中学已计划结合iTsinghua学堂活动,在校内开设系列讲座,并作为一门固定课程供学生选修。
共享优质资源,扛起高等教育的旗帜
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百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人才。清华大学更是全国人民的清华大学,坚持服务国家,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iTsinghua学堂通过实地讲座和线上视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现了清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对于有些中学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难得的一次与院士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刘震表示,iTsinghua学堂面向全国中学开放,同时将继续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学倾斜,力促教育公平。未来,iTsinghua学堂还将整合讲座视频,利用“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开放给公众,为他们提供聆听清华名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