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毅是个沉默寡言的80后福建人,“五一”过后,他便在专注执著地为北京人做着一件事——制茶。
虽然儿子可以独当一面,可老陈还是放心不下,不时给儿子说说工艺上要注意的事情。
就在几天前,北京老字号张一元设在广西横县的制茶旗舰基地落成投产。洋洋数百亩园区,近六万平方米的制茶车间,现代化的制作、仓储、物流平台全面启动,向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输送新一季花茶。
随着坐落在茉莉花海之中的茉莉花茶窨制工厂投产,不久京城市民就可以品尝到这里生产的茉莉花茶。
全面升级的制作手段不但保送老北京茉莉花茶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制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让园区内的五号、六号两个制茶车间的负责人老陈下定决心,让儿子陈国毅单飞。
老陈制茶的历史快半个世纪了,最近十多年来,由他制作的茉莉花茶一直作为张一元茉莉花茶的“胜负手”,也就是“茶母”,用来调和各个批次的茶品达到统一的品质。因此,老陈肩上的任务格外重,他所负责的新园区厂房的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不难看出张一元对他手艺的重视和信任。
不过,作为老百姓的看家茶,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特性。从每年3月初采茶算起,到摊凉、制坯,再到精制、窨花,五七九窨次下来,最后再统一拼配……一趟全流程工艺走下来得小半年。从福建到广西再到北京辗转数千公里,还得长期在30摄氏度的户外环境里泡着。制了大半辈子茶叶的老陈已近花甲之年,有些力不从心。
一万斤花的成本平均在十万出头,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把控好都会毁了花和茶胚,陈国毅不敢有丝毫大意,不停地在车间内叮嘱工人的操作。
在园区里,陈国毅被昵称为小陈总,不过虽然岁数不到30,但跟着老陈做茶已有10年光景。老陈有两个儿子,老大性格外向,自有想法,不愿接班,老二陈国毅聪明心细肯吃苦,还耐得住寂寞,在老陈看来,小陈是继承他制茶衣钵的不二人选。
新厂有了宿舍和食堂,陈国毅最忙的时候只能睡一个小时,回到宿舍直接倒在床上。
作为福建一代茶人,老陈曾创立福安大白这一名品,在茶行是数得上的一号,想给老陈当传人,并不因为是亲儿子就能少走弯路。也正因此,陈国毅干了10年还不让单飞,制茶的所有环节,老陈也要求儿子必须事必躬亲。10年来,小陈跟老陈一起,在下午4点花市收花,晚上八点码堆,夜里十点窨花,半夜两点通化,凌晨六七点提花,早晨八九点烘干装箱,在一年当中最热的七八月天里夜以继日,只为千里之外陌生茶客的一声赞叹。
直到张一元横县基地落成,各项配套设施全面升级,老陈觉得是时候放手。毕竟很多经验上的事情如今靠现代化技术可以解决,当然花茶毕竟还是一种手工茶,最后感觉上的东西老陈把小陈“扶上马”,但还得时不常“送一程”。
每天下午收花陈国毅都要亲自守在摊位前一一检查,一份不好的茉莉花就会毁了整个晚上的窨花工作。
16年前,老陈遇到了一个坎儿,自己的茶厂被新来的村主任给“充公”了。这时老陈照例接到张一元的订单,当得知老陈已经没有钱进货的时候,张一元爽快地预付了1000万元货款,给的是真金白银,老陈抵押的则是看得见摸不到的信誉和手艺。靠着这笔巨款,老陈东山再起。也冲这份情谊,这份来自北京的情谊,老陈爷儿俩决定这辈子都跟张一元干了。
花茶博物馆就坐落在横县张一元工厂内,两个月的时间一个博物馆从无到有且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对待最难量化的东西,张一元有着自己独特的哲学,才让这家老字号在走到116年后仍然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