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热传一篇《口渴意味着忍痛和提前死亡》的文章。据了解,巴特曼博士是亚力山大·佛莱明-盘尼西林发现者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提出“只需要两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溃疡引起的剧烈腹痛。”
巴特曼博士表示,水可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水能稀释血液,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阻塞);骨质疏松症(因为水能使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为水能够将氧输送进细胞,而癌细胞具有厌氧的特征);高血压(因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糖尿病(因为水能够增加身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为水能够产生天然的睡眠调节物质—褪黑激素);抑郁症(因为水能使身体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应)。
据相关媒体报道,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大脑占人体重量的1/50,却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20%,水的比例也与之相同。
身体缺水时,干旱管理机制首先要保证重要器官,于是,别的器官的水分就会不足。这时,它们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表明某个局部缺水。巴特曼博士从医多年,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明明是身体缺水发出的信号,急需补充水;但人们却用化学药品对付这些缺水信号。
特别是进入成年后,渴的感觉会逐渐衰退,我们的身体内的水分会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的含水量也会逐渐减少,细胞内的含水量,与细胞外含水量之比从1:1,减少至大约0.8:1,也就说是进入老龄后,每十年身体内丧失3升以上的水。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饮水量的减少会影响细胞的活力。有一天深夜里,巴特曼博士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只需要两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溃疡引起的剧烈腹痛。巴特曼博士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只是渴而已,病人脱水的信号,是通过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的。
人们都会对干渴和饥饿做出反应,以为二者都是饥饿导致的。但是人们总是吃固体东西,身体就需要消化过剩的食物,导致干渴的感觉逐渐占据上风时,才会喝些水。当干渴管理机制发生作用时,人体仅存的水分将会得到调配,并在需要时使用,这会使人体的整体运行机制发生改变—即开始生病。
仅仅依赖干渴的感觉做出判断,等到口渴才开始喝水,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等待口渴,意味着忍受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