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广东团发言提出要做好“产业提升、产品提质、环境优化”三篇文章。这一消息让远在2000公里外的佛山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为之一振,这正是蒙娜丽莎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11年前,蒙娜丽莎高举低碳化升级的大旗,走出一条绿色化、艺术化、智能化道路。央媒、省媒在聚焦佛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也屡次将其作为样本来解读。
补齐短板方能轻松上阵
宽阔干净的主干道、3个融合了工业设计与装备美学的排放口往外排放着轻柔白烟……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我们曾经闻之色变的陶瓷行业工厂。
一场企业内生的自省促成了这样一次变革。
“不变不行。一方面,企业位于西樵山风景区,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里的环境;另一方面,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领军企业是蒙娜丽莎的愿景,就必须在各方面都比同行优秀,环保也不能例外。”张旗康告诉记者,近几年,蒙娜丽莎投入8000多万元进行环保深化治理技术与设施的升级改造,先后建立三个高标准的排放口,内控标准远严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的智能机器人正在用吸盘分拣陶瓷薄板。(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但其实,排放口的升级改造并不顺利。因为陶瓷行业较为分散,加上彼时整个行业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很多大型环保机构不愿意承接某一个陶瓷企业的环保治理项目。为了找到平衡点,蒙娜丽莎聘请环保顾问,并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以除尘、脱硫、脱硝、治理效率等技术性指标作为重点考虑。所幸,中标的合作伙伴没有让蒙娜丽莎失望,短短几年,3个排放口的深化治理、升级改造为厂区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娜丽莎得以在愈演愈烈的环保风暴下继续逆势而上。
“环保几乎是所有陶瓷企业的短板。但发展与环保并不冲突,只有补齐了这块短板,企业才能轻松上阵。”张旗康如是说。
产品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环保突围战并不只有排放端一个阵地。秉承着“与其辛苦治理,不如轻松减排”理念的决策者将目光逐渐前移至源头——环保成为研发的动力。
2006年底,蒙娜丽莎成功研制出一款陶瓷行业革命性的产品——陶瓷薄板。该产品与同等面积的传统瓷砖相比,所需原材料节约60%以上,能耗降低42%以上,烟尘减排64%以上,对实现建筑陶瓷行业的绿色、低碳、节能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它也为蒙娜丽莎带来意外惊喜——被贴上创新与环保治理标杆、绿色生产的标签,开启企业发展新篇章。
张旗康告诉记者,蒙娜丽莎两个基地的产能并不算特别大,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陶瓷行业,如果单拼产量和价格,蒙娜丽莎没有优势可言。但陶瓷薄板技术让企业迅速掌握了话语权。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蒙娜丽莎一次次走在行业前列,将陶瓷薄板制造技术推上新台阶,不断引领行业与市场的方向。
质量也伴随着产品一同升级,11年前,蒙娜丽莎的售后投诉率是0.3‰,但是到2016年,已经降到0.05‰以下。2015年,蒙娜丽莎同时获得广东省政府与佛山市政府授予的“政府质量奖”,这在陶瓷行业并不多见。
在蒙娜丽莎的带动下,南海区陶瓷产业整体投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产量的战役中,通过坚持品质、创新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涅槃。
工业2.0时代的智慧
以机换人迈出产业升级步伐
如果说补齐环保短板是夯实基础,掌握核心技术保证优势,那么,智能制造则是助推器,它能加速实现品质、效率、个性化与柔性化定制等目标。
“要推进智能制造,就必须补课工业2.0,普及工业3.0,从基本的自动化、数字化做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曾经如是强调。
作为对工业2.0的回应,去年年底,蒙娜丽莎购进全自动检装机,将1800X900mm超大尺寸的产品分选、打包全部交由机器人完成,一个班的用工量可从20余人锐减至8人。这条生产线经过升级改造后将于今年4月试运行,一旦成功,将推广到所有生产线运用。
“我们正在规划云平台的设计,到时候将财务、车间、仓库与客户终端的系统打通,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下单到收货的全过程。”张旗康说,以机换人只是产业升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将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通过“互联网+”实现陶瓷产业的智能化。
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也倒逼并拉动上游陶瓷机械装备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强研发与装备更新换代。有人戏称,这是蒙娜丽莎一个转身给陶瓷产业链带来的蝴蝶效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蒙娜丽莎营业收入同比提升47%以上,近几年,每年利润增幅在30%~50%之间。蒙娜丽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给南海区内正经历转型升级阵痛的陶瓷企业以参考借鉴。
而在节能减排、原创设计、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打造品牌这条路上,蒙娜丽莎一刻也不会停歇。
文/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吴蓉 通讯员梁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