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家电板块向好趋势依旧
昨日,家电板块继续走强,小天鹅A、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美的集团等个股再创历史新高,海信科龙、苏泊尔、格力电器等个股接近历史新高。
家电板块保持强势的背后,是因产品涨价带来的业绩快速增长。作为周期性行业之一,家电板块和白酒、中药材等大消费行业一样,其主营产品因原材料上涨而掀起了一轮涨价潮。
这轮从去年冬天开始的价格上涨几乎涉及所有家电品类,线下累计零售价格均同比上涨约5%-10%,线上高端产品价格也纷纷上调。近期陆续公布的多家上市公司2016年业绩数据,也支撑了家电行业走好的预期。
反映到资本市场,从1月中旬以来,A股家电板块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其间板块风格指数从1923.50涨至2227.88,涨幅为15.82%。受益于低估值和好业绩,在大盘震荡期间,几乎所有的家电股都跑赢了大盘。
家电股被动提价仍受益 近八成公司双增长
尽管家电企业普遍属于被动型提价,但在家电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却并没有产生边际递减效应,这也直接利好各大家电厂商。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家电行业竞争格局较好,龙头基于较强的产业链议价能力,盈利端无需过忧;且随着厂商竞争焦点转移至产品和功能,综合影响下白电整体盈利能力有望保持平稳。
方正证券研报称,近期市场对成本驱动下的家电涨价关注较多,考虑到良好的竞争格局,家电行业尤其是龙头公司有着较好的成本转嫁能力,行业基本面向好趋势依旧。
截至3月3日,已有33家家用电器公司披露了业绩快报,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公司有26家,占比近八成。其中,顺威股份、依米康、德奥通航、乐金健康、康盛股份等5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翻番。
业绩的增幅将会直接左右二级市场的表现。万和电气近期发布了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收49.67亿元,同比增长18.48%,白色家电行业平均营收增长率为10.11%;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29.56%,白色家电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17.91%。
作为一只小盘股,万和电气的收入、净利润都超平均水平,迅速成为市场短炒的对象,2月28日曾收少见的涨停板,此后近半个月以来,上涨仍十分猛烈,春节后涨幅累计达26.25%。
在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后,后市仍可关注哪些家电股呢?根据已公布的业绩数据,目前市盈率最低的是格力电器、小天鹅B和美的集团,股息率最高的是格力电器、九阳股份和美的集团。近期涨幅居前的还有长青集团和春兰股份。
黑白家电齐涨价 液晶电视最明显
家电行业自去年冬天开始涨价以来,无论是以高性价比著称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小米、乐视,还是传统家电企业海信、创维,甚至包括空调、厨具等家电企业都在纷纷提价。
其中,小米自2017年以来三次调价,其48寸的电视机价格涨幅达到30%;乐视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底,也两次涨价。对于提价,乐视电视给出的原因都是:“上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
同时,传统电视厂商的涨价幅度也不小。以50寸的智能电视为例,京东商城数据显示,海信各系列价格从2599-3299元涨到2999-3499元;创维各系列价格从2589-3299元,涨到了2589-3599元。同样参与涨价的还有空调。
在一些家电卖场可以看到,目前并不属于旺季的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也有小幅提价,美的、格力等大品牌空调均有几十到几百元的涨幅。
有报道称,去年年底,美的空调、志高空调、日立空调等都曾经发布涨价通知,无论是渠道终端、连锁卖场,还是电商平台,其零售价格全面上调50元到200元不等。
此外,厨卫电器——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消毒碗柜及净水器产品均已连续多次提价,涨价幅度在15%-35%左右,甚至相比其他大家电涨价幅度更高一些。一些热水器企业近期也开始对整机提价5%-18%。
中下游成本传导 上涨趋势仍可能延续
家电涨价的首要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上涨。
相比2016年第一季度,截至2月底,铜价上涨25%、铝价上涨20.06%,冷轧板卷上涨64%,塑料上涨26%。即使是今年以来,铜价和铝价的涨幅也已经在10%左右。
多家券商的行业分析师认为,上游的工业品主动上涨会迅速传导到中下游企业,原材料费用是家电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冰箱、空调等白电产品而言,成本大头是钢板和塑料硬件等;而面板、液晶屏则占据一台电视机生产成本的70%-80%甚至更高。数据显示,32寸液晶面板价格由2016年年初的52美元上涨到2017年年初的75美元,涨幅高达44.23%,40英寸高清面板涨幅接近80%,成本上升十分明显。
面对这波仍未结束的面板涨价潮,过去以低价竞争求生存的厂商终于扛不住压力,不得不提高价格。
乐视超级电视总设计师王智分析这波电视涨价的原因称,对于电视整机厂影响最大的是上游材料涨价,面板占据的成本比例非常大,而面板一直都在涨价。而且,像电视机里用到的铜等基础材料,也都在涨价。
目前仍有业内观点认为,家电板块的涨势可能会放缓,但远未结束。因为这一轮原材料涨价潮始自今年1、2月份,从上游原材料传导到下游家电企业,预计将会有8%-9%的上涨空间。
此外,考虑到厂家陆续为3月份开始的白色家电销售旺季做准备,所以上涨趋势仍有可能延续。